娘的心事
娘七十多歲了,頭發已經花白,而且一隻腿也有些不好,早些年摔了跤,走路一跛一跛的,因此,二十年以前就沒讓上坡幹活了。我們那兒山高坡陡,如果稍不注意,一跤摔倒了,可就不是小事。
那天,我在家裏躺著,由於有病,正在看書,妻子進來說:“你快去看看,娘上坡挖荒地去了。”我聽了,忙放下書走出來,果然看見娘背著背簍,已經一瘸一瘸地上坡去了。
這怎麼行?如果老人一不注意摔倒了,可不得了。再說,家裏也不缺錢缺糧,讓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娘上坡幹活,背脊骨還不讓人戳斷,我忙扯起嗓子喊娘回來啊,娘仿佛沒有聽到一樣,依舊向山上走去。
妻子見了,很生氣地說:“娘耳朵很清楚,怎麼會聽不見?她不答應。”
我也搖著頭,娘越老脾氣越怪了,過去如果別人勸不聽,我去一勸,馬上就聽了,可現在我也勸不聽了。無奈之下,我讓妻子趕緊上坡去,無論如何要把娘叫回來。妻子上了山坡,過一會兒氣籲籲跑回來對我說,任她說破嘴皮,娘也不回來。”
我想,娘是生氣了,一定還在生妻子的氣。
今天早晨,妻子做麵條,說麵條軟和,很對娘的牙口:娘的牙齒快掉光了,喜歡吃麵條。以她的話說,好吃,也好消化。可是,剛做好,娘就在外麵匆忙地回來,做起鍋盔來。妻子告訴她,麵條熟了,讓她趕快吃。同時,把她手中的盛麵的盆接下來。
娘不說話,瞅妻子不注意,挖了麵,自己做起鍋盔。由於有段時間不做飯了,鍋盔焦糊得不成樣子。母親也不管,用刀一切,用布包好,收了起來。妻子見了,又好氣好笑地對我道:“老太太生氣了,鍋盔藏起來,一個人吃去了。”
我想,娘一定因為這生氣,認為自己沒幹活,吃的不硬氣,所以上上坡開荒去了。
娘到坡上後,上午沒回家。飯熟了,妻子把喉嚨都喊啞了,也不見答應,她既著急又擔心,又一次跑上坡去,回來後對我說,這日子真沒法過了,老太太可能還在生早晨的氣呢,一個人拿著鍋盔,坐在坡上啃著。一上午竟然挖了席子大一塊地,也不知道種什麼。“這事要傳出去,別人怎麼說我這做媳婦的。”
我聽了,也很是無奈。
太陽落山時,娘回來了,背著一個背簍,上麵攏些樹根,氣喘籲籲地回到家。妻子接下背簍,好奇地問:“娘,我們現在用煤氣啊,你挖這些幹啥?”
娘說:“送給別人燒吧!”
我聽了,生氣了,這老太太你生兒媳婦氣,也不能這樣折磨自己啊,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扛著鋤頭上山挖樹根,不是為了做飯,為了送給別人燒,現在,大家都在用沼氣,誰還用這啊?這不是存心和自己過不去嗎?於是,我勸她:“娘,你七十來歲了,千萬別上去了,如果腳沒踩穩,我們家又多了個病人。”然後,我給她分析。自從我一月前生病後,妻子沒日沒夜侍候著,累得已經受不了了。“你就是不替自己想,也替你兒媳婦想啊。”
母親聽了,長歎一口氣。我心裏踏實了,對妻子誇口:“怎麼樣?還是我勸說起作用吧?”妻子很妒忌地道:“這老太太,忒偏心,怎麼隻聽兒子的,就是不聽媳婦的。”
第二天一早,我還沒有起床,妻子又喊開了:“娘,你——你怎麼又背背簍了?”接著是勸說聲,還有拉扯聲,但是終久沒有拉住,待到我起來,母親又上了後麵坡上,妻子見了我,一臉的無奈。
母親的娘家離我家不遠,我想,我勸不了,就讓她的娘家侄子幫忙勸勸,或許能行,母親娘家隻有這一個侄子,姑侄關係特別好,母親也特別聽侄子的話。
我找到我表哥,告訴了他情況,然後說,老太太可能還在生昨天的氣,於是,把母親要吃鍋盔的事說了一遍,表哥聽了,也嗬嗬地笑道:“這人一老了,就像小孩一樣,愛耍小孩脾氣。”一揮手,說他去勸勸。
我由於身體不行,上不了坡,一上坡就喘不上氣,還有些咳血,於是,表哥一個人上去了,不一會兒,表哥回來,背上背著我母親,回到家,放在椅子上,對我解釋,老太太無論怎樣的都不下山,自己也就不和她講道理,背上就走,看她下來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