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之前一定要懂得的成功法則70(1 / 3)

堅韌可以克服一切難關 想法切忌太多太空

想法太多,是造成一個人事業大起大落的缺點。這種人想做的事太多,結果反而一事無成。

這種缺點經常在喜歡冒險的人身上發現,這些冒險者發達起來時,簡直就像希臘點石成金的米達斯,無論做什麼生意都賺錢。他們自己和別人都相信他們會一直飛黃騰達下去。問題出在當他們垮下去的時候。

這些人的基本問題是,目標太分散以致無法集中目標。

(一)量力而行:想法太多會成負擔

這個世界總是為那些有目的的人準備著路徑的。如果一個人有目標、有對象,曉得他自己是向著何處前進,那麼,他就比那些遊蕩不定、不知所從的人來得更有成就。沒有對象,就不能有迅速的進步。紐約國立化學銀行的副總經理蔣石東先生曾經這樣說:“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往何處去,便不會達到什麼特殊的目的。”

想法太多,或者要想實現的目標太多,跟沒有想法沒有目標其實是一樣的有害。

褐色皮膚、英俊瀟灑的泰生從小就是遊泳健將,經常參加比賽。“從很小開始,別人就從兩方麵來看我們。”他說,“一方麵看我們是誰,一方麵看我們有何表現。我總是因為比賽成績而獲得誇獎。”

於是泰生不斷追求成就。他的事業從一幢建築物開始,然後變成兩幢,最後名氣愈來愈響亮,業務不斷擴充發展。最後,泰生的事業擴張到自己都弄不清楚究竟涉足了多少生意。

“我兼營營造業、掮客業務、管理事業、旅館經營、公寓改建等,每一種行業我都想插手。我非常興奮,不知道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所以想試探自己能力的限度。我常在早上起床看見自己的名字登在報紙上,感覺很舒服。然後再看一遍,感覺更舒服。凡事問題愈大愈多就愈好。”

有一天,銀行打電話通知他的公司已過膨脹,緩付款也已到期,要求償還貸款。小神童泰生就這樣垮了。剛開始泰生責怪每一個人,把錯誤歸咎於銀行、社會經濟情勢或公司員工身上。最後,他仍簡單地認為:

“我知道自己太自私了,我走得太快、太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麵對新機會時我不說:‘這類生意我不做。’反而說:‘為什麼不做?我什麼生意都做。’我就是太好大喜功。由於每一件事都想做,結果無法把精神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麵。哪一個問題最迫切需要解決,就成為我的當務之急。我錯把時間上最緊急的事當作最重要的事。”

泰生沒有分辨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他的解決之道是重訂目標,選擇擅長的行業,然後重新集中精神去做。

泰生最擅長的是房地產開發。經過幾年的拮據與苦撐,由於他專心地經營,終於逐漸有了起色。現在他再度成為紐約的百萬富翁,隻不過對自己能力的限度了解得更清楚了。

他認為,如果現在我有這樣的想法:“經營健身俱樂部的生意好像挺不錯?”

我會馬上阻止自己說:“誰要去做這種生意?我有我的賺錢行業,根本不需要做這種生意。讓別人去做好了。”

在遭遇挫敗的一段時間,過去的一切似乎總是揮之不去,我們仿佛被釘死在上麵了。我們會一直思考,又不時做一些修正。似乎在我們有行動能力之前,必須先回顧過去並且了解它的意義。所有的人都注定要成為自己一生的曆史學家。

遭遇重大的挫折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對自己誠實。除非我們解答了何以失敗的問題,否則就無法把失敗變成成功之母。

隻有用分析家冷靜的眼光,而不是情緒化的埋怨責備,才能把我們從失敗之中解放出來。為什麼聰明的人會失敗?原因有一大籮筐,無疑比我們在此所提到的更多。失敗實在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即使最棒的人也在所難免,能夠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才是了不起的事。

聰明的人惟一與眾不同的是,他們能夠記取教訓。

(二)你要曉得你自己要幹什麼

凡是曉得自己需要什麼,曉得從目前所處的地位達到內心所想要的地位要經過什麼路程,而且不易覺得自滿,那麼,這樣的人就可成就事業。那麼一個人怎麼曉得他需要什麼呢?那些大人物的偉大誌願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是根據許多經驗,以及留心別人所未見到的,而造就出來的;他們是因為不滿足現在,自我覺悟出來的。

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鮮的,與昨日的事不同,明天也有明天的事。今天之事應該就在今天做完,千萬不要拖延到明天!拖延的習慣有礙於人做事。

過度鄭重與缺乏自信是做事的大忌。在興趣熱忱濃厚的時候做一件事,與在興趣熱忱消失了以後做一件事,其間的難易、苦樂真不知相差多少!在興趣熱忱濃厚時,做事是一種喜悅;興趣熱忱消失時,做事是一種痛苦。

擱著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等明天做,就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精力、實際上能夠將那件事做好。做以前積壓下來的事,會覺得多麼的不愉快而討厭!在當初可以很愉快容易地做好的事,拖延了數日數星期之後,就會顯得厭煩與困難了。接到信件,應該立刻作複,最為容易;因此有的機關、公司中訂下規則,不準任何來函隔夜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