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西王母瑤池開宴 天狼星月殿求姻(1 / 3)

女仙,唐賽兒也,說是月殿媳娥降世。當燕王兵下南都①之日,賽兒起義勤工②,尊奉建文皇帝③位號二十餘年。而今敘他的事,有關於正史,故曰“女仙外史”。請問,安見得賽兒是媳娥降世?劈頭這句話,似乎太懸虛了。看書者不信,待老夫先說個極有考據的引子起來。

宋朝真宗皇帝,因艱於嗣胤④,建造昭靈宮祈子。誠格上天,玉帝問仙真列宿:“誰肯下界為大宋太平天子?”兩班中絕無應者,止有赤腳大仙微笑。上帝曰:“笑者未免有情。”遂命大仙降世。誕生之後,號哭不止,禦醫無方可療。忽宮門有一老道人,自言能治太子啼哭。真宗召令看視,道人撫摩太子之項曰:“莫叫,莫叫!何似當年莫笑?文有文曲,武有武曲。休哭,休哭!”太子就不啼哭,是為仁宗皇帝。此道人,乃是長庚星。說的“文曲”,是文彥博;“武曲”,是狄青;皆輔佐仁宗致治之將相。要知成仙成佛者,總屬無情。赤腳大仙一笑,便是情緣,少不得要下界去的。然而,此情又種種不同:或因乎喜,或因乎忿,或因乎恩愛仇怨。各隨其所因,便要做出許多事來。試看古來英雄豪傑、忠臣烈士,如伍員之興吳覆楚,子房之為韓報仇,關神武之討賊伐曹,張雅陽之起兵拒寇,郭汾陽之再造唐室,嶽少保之誓迎二帝,文丞相之建議勤王,歿而為神聖者,史冊所載,不可枚舉。即就建文遜國之後,諸臣殉難,有金都禦史景清,假為曲從,衣藏利刃,欲刺永樂。欽天監奏文曲星犯帝座甚急,其色赤。而景公適著緋衣,豈非明驗?東坡先生雲:“其生也有自來,其死也有所為,故申呂自嶽降,傅說為箕尾。”此理之常,無足怪者。至於女於,亦有同然:如柴紹之妻,統娘子軍而起義;朱序之母,築夫人城而拒敵;李毅之女,自領寧州印而大破苓夷。至若高涼之洗夫人為婺星,遼之蕭太後是婺宿,唐之則天皇帝是大羅天女,亦皆傳記所載,夫豈誕妄者哉!

而今話歸正傳。按道書雲,天上有一位萬劫不壞的金仙,聖號稱做王母,居於瑤池。池在東天之西偏,亦名曰西池,王母亦名曰西母。天上各有境界,東天是道祖三清及群仙所居,西天是如來佛祖及諸菩薩阿羅漢所止,北天是玄武大帝暨眾神將治焉,吳天上帝之宮闕則在中央,而統轄南天。南天雖有南極老人與南鬥星官,要皆在上帝統轄之內。上帝好生,故居中而治南,有長養萬物之義。玄帝統雷霆神將,以肅殺為主,故居於北。佛宗寂滅無生,故以西方為極樂。道家以一以①長生為主,是以占於東方,取氣始生之義。

王母所居珠樓貝闕,在瑤池之畔。此池非下界之水,乃是融成玉之精髓,溶溶漾漾,竟如酒漿一般。——說話的錯了:美玉入火則愈堅,次則如石之成灰矣,怎麼融化得水來?噫,盞亦反其本而思之?美玉原是石髓所結,是以璞在石中,髓可結成玉,玉不可化為髓乎?蚌珠見月而化為津,凡物皆有①燕王兵南下——“燕王”,即明成祖朱椽,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稱“靖難”,後破京師,奪取帝王之位。②勤王——輔佐、幫助帝王。③建文皇帝——即明成祖。曆史上唐塞兒起義是反抗封建帝王壓迫的,此處所述之事與曆史幹符,作者隻是在衍化曆史。④嗣胤——即子孫的征兆。同氣,此處作“一脈之氣”解。相感之處,非尋常所能測識者。即如仙家之酒,名曰瓊漿玉液,要皆瓊瑤所化之髓,難道山是凡間曲米釀成的麼?

那瑤池之北有三座大殿:中間一座名碧桃殿,東名青駕,西名石磷,三殿皆因物命名。其碧桃樹在西池之南,高八十尋②有咫──俗所雲蟠桃萬年一結子者,正對中間大殿,玲戲盤鬱,勢若虯龍③,不但下界所無,即佛家之婆羅、廣寒之丹佳與夫三島之珠林瓊樹,亦遇乎不同。這是何故?隻為他有瑤水浸潤,故其枝葉花葩,皆帶玉之精華,在仙樹為獨冠。所結幡桃,食一枚壽與天齊,若是三枚,能超萬劫。西母於桃熟之日開宴,隻請佛菩薩、道祖、天尊與上帝及諸大仙真,其餘一切仙官仙吏、海島洞府散仙、鬥牛宮二十八宿總不得與,是以歲星東方朔每至竊食。今此一夜,碧桃繁盛,倍於從前,凡散仙列宿,亦多邀請,為萬劫以來第一盛會。

其時,佛祖、仙真次第鹹集,唯上帝後至。遙見鸞駕雍容:禦的是綠瓊輦,張的是紫雲蓋,星幢前導,羽藻後擁,眾仙皆俯伏遠迎。上帝先與如來佛祖、三清這祖稽首而言曰:“元運告終,民生應罹兵劫三回,已命婁金宿下界勘平禍亂,今天又命天狼星下界,計民生應遭殺戮者五百餘萬。朕檢閱冊籍,凡人有一事一念之善者,悉與特有。”如來合掌雲:“善哉,善哉!帝德之好生也。”兩王母遂請入座。向南正中釋迦如來、左是過去諸佛,右是未來諸佛,前是三清道祖,東西向皆諸大菩薩。東間,上帝南向,左坐昭位——第一玄武大帝,以下皆諸天尊;右坐穆位——青華帝君第一,以下皆諸大真人。西間,南向獨座,是南海大士;北向兩座,左為鬥姥天真,右為九天玄女;東向首座,鬼母天尊;西向首座,天孫織女,餘為太微左夫人、九華安妃、昭靈夫人、觀香夫人、月殿嫦娥、魏元君、許飛瓊、段安香、何仙姑、麻姑、樊夫人、王太真、阮靈華、周瓊英、鮑道姑、吳彩鸞、雲英等女仙真。西王母陪席。其幡桃每人一顆,上帝、三清道祖各兩顆,唯釋迦如來是三。佐以交梨火棗、雪藕冰桃,酒則瓊漿玉液,丹則絳雪玄霜。如來手舉蟠桃而設偈曰:

桃有萬年子,人無百歲春。

可憐虛寶筏,若個渡迷津。然後剖食。迦葉在側垂涎,阿難睨而笑之。如來即以一桃與迦葉,一桃與阿難。道祖老君亦以一枚與金銀二童子分食。時南極老人跨來之鶴,舒翼旋舞,延頸徐鳴,如中音節;而鹿亦跳躍呦呦,俯首伏地,若乞憐狀。南極笑曰:“你這兩個畜生,也想要吃這佯的好東西!”因以指爪各掐一片與之。大士①見善財童子在旁注視,亦授以一枚。善財曰:“菩薩想是年老健忘了,我在西天路上做大王,要吃唐僧,那時菩薩拋下個箍兒,將我兩手合住,再不得開,如何來接桃子?”大士向著眾女仙道:“這個孩子,雖是牛種,倒也聰明。隻是他學好之心卻還未定,是以至今箍住他雙手。”眾女仙皆各稱善。大士將手一指,善財兩手分開,接去桃子;吃畢,仍舊合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