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傅士仁對自己的“患難之交”也是非常了解的。因為他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恐懼源”——關羽。傅士仁心想,虞翻怎麼說服的我,我就怎麼說服糜芳。
傅士仁見了糜芳,開門見山說自己已經降了孫權,今日特來勸降。糜芳大驚說:“咱們平時累受漢中王深恩,怎麼能夠投降呢?我不忍心這樣做。”
糜芳的話裏其實已經透出了內心的隱秘。他隻是不忍心這樣做,而不是認為不該這樣做。這兩者之間的態度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說實話,糜竺、糜芳兄弟跟著劉備,並未因為裙帶關係得到什麼好處。劉備對結義兄弟的好,是遠遠勝過對老婆以及老婆的兄弟的。所以,糜芳多少是有一些情緒的。
傅士仁見狀,知道有機可乘,立即趁熱打鐵說:“你還記得關羽出門時說的話嗎?他對我二人痛恨不已,如果得勝回來,尚且不會輕饒我等,更不用說铩羽而歸了。必定是要拿我們出氣定罪了!”糜芳心裏有所觸動,但始終沒有勇氣來背棄劉備。
正猶豫之間,關羽派來的傳令兵到了。軍中缺糧,關羽命令傅糜二人星夜押送白米十萬石前往樊城,軍前交割。遲誤一日,則杖罰四十;遲誤二日,則杖罰八十;遲誤三日,立斬不饒。
關羽此時已經徹底被陸遜的驕兵之計迷惑了。他覺得陸遜這個少不更事的書生,根本不值得提防,所以,才會放心大膽地讓傅糜二人脫離防地,押送軍糧,進一步壯大圍攻樊城的軍事力量。
但關羽顯然對傅糜前次玩忽職守還是念念不忘,所以才會提出極其苛刻的要求。這個要求正好給了傅士仁一個極好的機會。
糜芳大驚,對傅士仁說:“如今荊州已經失守,軍糧如何運得過去?”
傅士仁更不答話,回首拔劍,將傳令兵斬殺於當場。傅士仁此舉,也是因為糜芳遲疑不降,讓他覺得無法向孫權交差,這才下了狠招,絕了糜芳的後路。
糜芳嚇得差點昏了過去,戰戰兢兢地說:“你殺了關羽的使者,那不就是斷了我的活路了嗎?”
傅士仁冷冷地道:“關羽明著是要我們押送軍糧,暗著就是要我們的性命。既然如此,我們還不如先下手為強,總強過束手待死吧!”
糜芳哪裏還有退路呢?關羽原本就不待見自己,如今傅士仁又殺了他的傳令兵。繼續留下來,必然是死路一條。糜芳隻能長歎一口氣,接受了傅士仁的勸降。
孫權得知,又是大喜,當下厚賞二人,又安撫百姓,南郡百姓如荊州百姓一般,無不欣悅。
民心向背,最能看出治理者的實績了。但關羽在荊州十年,諸葛亮隻圖眼前耳根清淨,而毫無關注體察,這個失察之責,無論如何是逃不掉的。
孫權遣使者將自己得了荊州之事報於曹操,並要曹操出兵,夾攻關羽。孫權還請求曹操保密此訊息,以防關羽得知後,有所防備。在這一點上,孫權的私心表現得很明顯,他既想用自己得了荊州的利好消息來激曹操出兵相助(此前曹操已經為關羽之威所懾,想要遷都),又擔心曹操泄密後,關羽會棄了樊城,轉頭來奪回荊州。
但他的小算盤怎麼能瞞過老奸巨猾的曹操呢?曹操當即命令徐晃引軍去樊城增援,又吩咐他立即將東吳已取荊州的訊息告訴曹仁,以固其堅守之心,同時將此信息廣為散布給關羽所部,以亂其強攻之略。
曹操這一招非常陰毒。關羽得知後院失守,必然軍心動蕩,急速退兵。這時徐晃則可趁勢掩殺,不但樊城之圍可解,還可以大敗關羽。
心理感悟:恐懼不一定帶來逃避,恐懼也可能是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