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詩回答說:“漢中王新封了五虎大將之職,將軍位居首位啊。”
關羽聽了,心裏已經有幾分不喜,問道:“哪幾個人受封五虎將啊?”
費詩說:“關張趙馬黃是也。”
關羽勃然大怒道:“翼德是我兄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這幾個人位與我同列,我沒什麼意見。那個黃忠,是個何等之人,竟能與我同列?真是折殺大丈夫啊。我堅決不和這種老兵頭同列。這個誥印,你還是拿回去吧。”
費詩頓時十分尷尬,他怎麼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一件美差硬生生地變成了一項苦差。好在費詩為人機變,立即發出一陣大笑。趁著發笑讓關羽一驚的當兒,急速想好了應對之詞。
如果說關羽是一把鎖,劉備就是唯一的鑰匙。知道這一點的,隻有兩個人,除了魯肅,就是費詩。
費詩正色道:“將軍,您這就不對了。您且聽我來說一說這個道理。那些成就帝王基業的人,所用的絕不止一個人。當年蕭何、曹參自幼和高祖親善。陳平、韓信是後來逃亡而來。論到班次,反而是韓信為王最高。我從來沒有聽說蕭何、曹參有過什麼怨言。現在,漢中王根據最近的功勞,加封黃忠為五虎大將。這也是說得過去的。在奪取兩川的戰役中,老將軍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漢中王對待將軍你的情意,哪裏是和黃忠一樣呢?漢中王和您有結義之情。將軍您就是漢中王,漢中王就是將軍,休戚與共,福禍同當,哪裏還能分什麼你我彼此呢?將軍您絕不能計較官位之高下,爵祿之多寡啊?”
費詩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見關羽臉色陰晴不定,內心實是有些害怕,唯恐自己言重,當即為緩和氣氛,又加了一句:“我不過是一個奉命前來傳達的使者。這番話本來不該由我來說,但是不說就回去呢,又擔心辜負了漢中王的托付。請將軍好好考慮一下吧。”
卻見關羽雖潸然淚下,恭敬施禮道:“我實在是愚蠢啊,竟然說出那麼蠢的話來。若非司馬見教,幾乎誤了大事啊。”
劉備即是關羽,關羽即是劉備。隻要搬出這把鑰匙,對關羽責以大義,無有不中。可惜諸葛亮一直沒有找到這把鑰匙……
那麼,關羽為什麼一開始會拒絕接受五虎將的封號呢?他真的對黃忠不了解,有意見嗎?並非如此。劉備陣營中,最了解黃忠能耐的就是關羽。兩人曾經大戰三天不分勝負,而且,黃忠還曾經箭下留情,回報關羽此前的不殺之恩。踢貓理論!黃忠其實成了那隻替罪的貓。
關羽的怒氣在於他感覺自己距離劉備集團的核心決策層越來越遠,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他都沒法參與。他十分不情願隻能做一個事後的被告知者,他想要的是一開始就參與決策的權力。
關羽本來是劉備手下排位第一的重臣,劉備凡事必得與他商議而行。但自從孔明來了,關羽又獨自鎮守荊州之後,關羽就日漸陷入了邊緣化。凡軍國大事,都隻是被事後告知。以關羽的脾性,如何能忍?所以,他會一再近乎兒戲般地借題發揮。上次是提出和馬超比武,這次是不想和黃忠同列。但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他遠離了權力中心,他想要強烈地證明自己的存在!
心理感悟:蔑視一個人的最好做法就是無視他的存在。但越是這樣,被蔑視者越是要證明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