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逃出生天,急急趕路。王植眼見密謀成空,氣急敗壞,拍馬來追!
“衝動是魔鬼”,這句話一點不假。劇烈的情緒變化會讓人在瞬間失去理智!王植明明知道自己無法力敵關羽,明明知道前麵已經有四條人命毀在了關羽之手,但還是敵不過憤怒情緒的瞬間推動力。
王植是憤怒的,但他不會想到,關羽比他還憤怒。
王植大喊:“關羽休走,納命來!”關羽怒喝道:“混蛋,我和你無冤無仇,為什麼要放火燒我?”轉身迎上,手起一刀,將王植斬於馬下。
關羽一路疾走,來到滑州地界。太守劉延早已聞報,慌忙帶領數十隨從出城迎接。當初顏良犯界,正是關羽幫了劉延一個大忙,解除了他的外患。所以,關羽對劉延是有恩義在先的。
這一路打殺而來,並不是關羽內心所願。所以,如果能夠兵不血刃過關,是關羽最希望看到的局麵。生活教會了關羽如何生活。當他看到這個打過交道的老麵孔的時候,關羽決定先發製人,換用另外一個辦法。
關羽在馬上欠身施禮,說:“劉太守,別來無恙啊?”這句話其實不是在問候,而是在提醒劉延,你可別裝不認識,咱們不久前可是見過麵的。
劉延也是職場老手,明知故問:“關將軍,你要到哪裏去啊?”
關羽說:“我辭別了丞相,要去尋找兄長劉備。”
劉延說:“我聽說劉玄德在袁紹那裏安身。可是袁紹是丞相的大仇人,他怎麼能夠允許你去呢?”劉延這是在表示懷疑,你說是辭別丞相,是不是私自跑出來的。如果丞相同意你去,為什麼這一路上的守關之將全部被你殺了呢?
關羽也不含糊,說:“我老早就和丞相約定好的,隻要有了兄長的消息,一定要去的。”
““關三條””劉延當然是知道的,也就不再多言。但他唯恐關羽要從自己地界上過關,將來丞相怪罪下來,承擔不起,所以這個老油條不等關羽發話,立即將話題轉移:“現在黃河渡口關隘,是夏侯惇將軍部下的秦琪在把守,恐怕他不容你過關吧。”
劉延這招是職場裏推卸責任的必備技能。劉延早知道,關羽如果一見麵就提出要求,要自己回報他此前斬殺顏良的恩義,他是很難拒絕的。所以幹脆把球踢了出去。
可是,關羽和秦琪素不相識,沒有交情,他還是希望劉延能夠幫他一個忙。
關羽說:“劉太守,你能不能給我一艘船隻,讓我自己渡過黃河。”關羽的意思是,沒有曹丞相的通行文書,秦琪當然是不會放我渡河的。我也不去麻煩他了,你給我一隻小船,我偷偷渡過去就算了。但劉延怎麼會惹火燒身,連忙說:“船我是有的(說沒有是騙不過關羽的),但是我不敢借給你啊。”
關羽問:“為什麼?以前我殺了顏良、文醜,也算是為你解了圍。難道今天我向你借一隻渡船你也不肯嗎?”
互惠原理的威力是巨大的。有借有還,禮尚往來,關羽的請求是很難拒絕的。但互惠原理在劉延身上卻失去了效力。這並不是因為劉延是個厚顏無恥的人,而是因為他使用了一種特別有效的方法——裝可憐!
劉延可憐巴巴地說:“關將軍,你的恩德我一直牢牢銘記在心頭。今天不是我不幫你的忙啊。夏侯惇將軍的脾氣你是知道的,我要是借給你了,你看我這一把老骨頭,夏侯將軍一定會劈了我的。”
這一招非常管用。這並不是直接對抗互惠原理,而是通過將自己裝扮成弱勢群體,將對抗轉移到第三方,並以第三方的管束、要求來表現自己違背互惠原理是迫不得已的。
關羽心想:“你怕夏侯惇劈了你,難道就不怕我劈了你嗎?”但關羽向來是吃軟不吃硬的,他看劉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樣子,心裏罵了一句“這個無用之人”,也就不再強逼他了。
關羽催動車仗,直往秦琪寨邊進發。望著關羽遠去的背影,劉延以手加額,慶幸自己躲過一劫。
劉延是躲過了,但秦琪可就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