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念頭一起,胡班再也坐不住了,當下走進驛館,問驛吏道:“關將軍現在何處?”驛吏道:“關將軍還沒睡,正在廳上燈下看書。”驛吏待要引見,胡班攔住,道:“我自去一觀,無須通報。”胡班走近一看,隻見關羽紅臉威嚴,端坐如鬆,左手撩須,右手捧卷,正在燈下細看《春秋》。不禁大驚,感歎道:“神威凜凜,真乃天人也!”
這句話聲音有點高,關羽聽到了,發問道:“何人在此?”胡班不敢逃匿,硬著頭皮入內拜見,說:“我是滎陽太守手下從事胡班。”
關羽突然想起一事,說:“你莫不是許都城外胡華的兒子?”胡班點頭稱是。關羽說:“幸好你來,差點忘了一件事。”當下吩咐隨從把胡華所寫之信轉交給胡班。
關羽對此信並未給予足夠重視,一路殺伐不停,竟然將這封信忘了個一幹二淨。卻不知道,正是這封看似微不足道的信,救了自己一行二十多人的性命。
胡班看完信後大驚,道:“好險啊,險些誤了忠良性命。”當下立即將王植的圖謀全盤告訴了關羽。
關羽聽說王植在館驛四周布滿了柴薪,一千軍士人手一個火把,隻等二更點火,不由驚出一身冷汗!來不及慨歎自身運途不濟,竟要遭遇這麼多磨難挫折,立即喚人請二嫂起床上車,自己披掛整齊,提刀上馬。胡班前去打開城門,關羽催動車仗,趕快走出館驛。
胡班開好城門,又轉回身去放火。王植看見火起,就來接應,卻見館驛中空無一人,憤怒已極,不及細問,料定關羽一行並未走遠,立即下令出城追擊。
王植的這番安排,還是沒逃出“自我服務偏見”的魔爪!不可力敵,必可智勝!你卞喜雖然也用過計謀,但還是不夠老練,你布下伏兵,但還是要和關羽硬碰硬地正麵砍殺才能成功。以關羽之神勇,即使是步戰,你也占不了上風。既然要用計,就得用關羽絕對抵擋不了的計策。你關羽再神勇,也抵擋不了火攻,那我就火來對付你,準保馬到成功!
王植的這番謀劃,雖非天衣無縫,但對“吃軟不吃硬”的關羽來說,還是有著很大的成功可能的。如果不是胡班橫生好奇之心,非要看上關羽一眼,關羽的故事就將提前結束,一切都將在滎陽塵埃落定。
從胡班接受王植命令前後的表現來看,王植對他的控製力還是非常強的,胡班嚴格執行了他的命令。那麼,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胡班僅僅是看了關羽一眼,就會迅即轉變立場,由忠於王植到欽佩關羽,並全盤將王植的計謀托出,並提前為關羽開好了城門,放了他一條生路呢?
如果關羽事先將胡班之父的信件交到了胡班之手,胡班暗中幫關羽的忙還是合情合理的。但關羽偏偏忘了這一回事。所以,胡華之信的作用雖不可輕視,但並不是胡班轉變的第一因素。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胡班內心態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呢?很簡單,第一因素就是因為關羽的容貌!人們一直不肯正麵承認外貌與生俱來的影響力。伊索曾經說過:“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心靈,而不是外表。”亞裏士多德也曾經說過:“人格的魅力勝過任何介紹信。”這兩句話都很有道理。但是,這是就長期而言的。當一個人第一次看到另一個人的一瞬間,他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信息來對這個人進行心靈上的判斷。他隻能根據外貌來作出判斷。事實上,人際交往中的第一眼就決定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評價。
巴特·辛普森的一個實驗結果後來被稱之為“巴特·辛普森效應”。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大多數人認為,長相一般的孩子,他們的才幹和社交技能都不如那些漂亮的同齡人。反之,人們就下意識地將一些正麵的品質如聰明、善良、誠實、機智、勇敢、威嚴等加到那些擁有充滿吸引力的麵孔上。這一點,就連尚未具備完整的思維判斷能力的嬰兒也不能例外。1987年的一個實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三個月大的嬰兒偏愛有吸引力的麵孔,對這些麵孔的注視時間大大超過平常的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