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填倉嫁鼠、祭倉神,有媚鼠滅鼠之意。倉神,山西稱“倉官”,是鼠的尊稱。山西臨汾在正月二十添倉節與嫁鼠同時舉行。這天晚上,家家早睡不點燈,就是添倉用的瓦盞小油燈,也得放在糧缸內蓋嚴,不能透光,為使鼠嫁女的儀仗平安過去。京津河北一帶於正月二十五過填倉節,糧商米販祭倉神。《燕京舊俗誌?歲令篇》載:“大耗星君,所以配享此君者,傳係掌管倉中之耗子”,也有祭掌老鼠之神的。舊時天津正月二十五過填倉節,有“填倉填倉,幹飯魚湯”之俗。傳說填倉這天夜晚,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家家不點燈早睡,不要驚動鼠辦喜事。由於家中的糧囤經過填倉已經放滿糧食,怕鼠娶親經過糧囤時,損害糧食,因而要放貓看守。幹飯魚湯就是為犒勞貓準備的。清光緒年間河北《灤州誌》所記當地流傳的正月二十五填倉日“老鼠會親”之俗,便包含有“使倉滿”和“驅鼠耗”兩層含義。(見上引正月二十五例1)王樹村先生說,填倉節是滅鼠節,以前賣年畫的小販邊賣邊唱的歌謠,也是個證明。他們唱道:
填倉黃道日,
老鼠把親成;
洞房花燭夜,
遇見老貓神。
第三,在歲末年初嫁鼠反映了我國歲時習俗中對子鼠母神的信仰。東北各地正月初一子時有迎新神下界之俗。如遼寧鐵嶺地區《西豐縣誌》(24卷,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載:“初一日……時交子時,俗謂新神下界,家家衣冠致敬,凡祖先、神?前,各焚香燃燭,然後設香案於庭,陳祭品、焚紙馬、誦祝詞、鳴爆竹、焚香叩拜,曰‘接神’。”舊時北京也有此俗。鼠屬子,為十二支之首,“子為陰極,幽潛隱晦,以鼠配之。”子鼠為極陰的象征,而臘月至歲初,正是新舊歲時交替、迎接新神的吉祥時刻。故《白虎通》卷14載:“嫁娶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子鼠神既是陰極陽生的代表,此時嫁鼠包含有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除舊布新、送陰迎陽、祛災納吉的象征意義。
對子鼠母神的信仰,是中國歲時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古人心目中,子鼠神是吉神。《漢書?律曆誌》說:“陰陽合德,氣鍾於子,化生萬物者也,故孳萌於子。”子鼠母神是生命繁衍、子孫興旺的象征。民間在喜慶節日、嫁女娶婦之時,喜歡張貼鼠嫁女年畫、窗花,甚至在墓碑上,也刻上鼠嫁女的圖形,取的就是生生不已、多子多孫的吉兆。河南俗信中,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三天都是老鼠節。俗話說,“初七娶(媳婦),十七嫁(閨女),二十七添娃娃。”這三天都要吃餃子,尤以“正月十七,老鼠嫁妮”最為重視,俗稱吃餃與鼠同樂。河南的嫁鼠俗信借鼠驚人的繁殖能力,表達舊時民間渴望子孫滿堂、早生貴子的願望,說明對子鼠母神的信仰,在一些地區已演變成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