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史記》文學成就研究(3 / 3)

六、《史記》對後世散文、戲劇、小說等的影響

百年來,這方麵的研究比起明清評點家劄記式的感性觀點更具分析體係,如韓兆琦的《史記通論》,認為《史記》對後世文學的影響,最直接的是散文。司馬遷的散文在我國文學史上被視為巨擘,被後人當作一種典範。唐宋八大家反對駢文,提倡古文,就是把《史記》的文章風格當成旗幟的。宋代以後,《史記》對散文的影響繼續擴大,尤其是明代,前後七子、李贄、歸有光和公安派都很推崇《史記》。歸有光又深受清代方苞、姚鼐的推崇,因而成了清代最有影響的散文派別——桐城派的祖師。俞樟華的《史記與三蘇》從“三蘇評《史記》”、“三蘇讀《史記》”、“三蘇學《史記》”三個方麵,論述了三蘇與《史記》的關係。陳磊的《略談〈史記〉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曲沐的《〈三國演義〉和〈史記〉》、趙逵夫的《論〈史記〉的諷刺藝術及對〈儒林外史〉的影響》等,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史記》對中國小說的影響。俞樟華的《〈史記〉對〈水滸〉的影響》著重從情節、體例、寫人藝術三方麵談了《史記》對《水滸傳》的影響。韓兆琦的《〈史記〉與中國古代小說》認為《史記》對唐傳奇以及後世其他小說的影響,主要有四點:其一,《史記》人物傳記的組織結構和它寫人物事件的方法,為後代的小說創作所效仿、繼承。其二,《史記》中的許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常為後代的小說戲曲所模擬。其三,《史記》的語言影響著後世文言小說,尤其是唐人傳奇與《聊齋誌異》。其四,《史記》記事的時間長,所記的事件多,是後代小說、戲曲取材創作的昆山鄧林。李少雍的《司馬遷傳記文學論稿》一書的《〈史記〉紀傳體對我國小說發展的影響》是一篇專論《史記》紀傳體對於我國小說發展之影響的長文力作。全文分為八部分。引論部分論紀傳體的創立及其與小說的關係;二、三兩節探討《史記》紀傳體為什麼會給小說以影響;四、五、六、七節分析《史記》是從哪些方麵對小說產生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