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2 回 案情重大知府調兵 淫惡難逃總鎮獻計(2 / 2)

施公退堂,到了書房,便與府縣道:"貴縣地方出了這凶惡僧人,貴府縣不能明查暗訪,為民除害;反憑本地紳士一紙空文,就據以為實。就外麵看來,似乎難為民牧;然其中有無受賄情事,本部堂尚須訪查。即無受賄情事,亦不免隨波逐流,以耳代目,並不關心民瘼,除莠安良。我輩受國家俸祿,本當代國家治民。以貴府縣如此所為,是直屍位素餐,有負朝廷恩典了。為今之計,請教貴府縣,若何辦理?還是聽其所為?還是趕緊設法拿獲呢?"章知府、王知縣見施公所說各節,已自慚愧無地。又見問他若何辦理?真是毫無主意。不得已勉強應道:"大人的明鑒。既關王廟凶僧人眾,斷非捕役所可擒拿。若不調取營兵,斷難一網打盡。卑職的愚見:可即調取營兵,先將該廟圍住,然後多派捕役、營役,各備兵器,並力擒拿,或者可以就獲。不知大人意下如何?"施公道:"這大名府內有多少營兵呢?"章知府道:"連防營、城守營共計一千餘人。"施公道:"其能猛力殺敵奮勇不懼的,有多少呢?"章知府道:"城守營額設五百名,其強壯的不過百餘人;防營較此過半,通計不畏兵刃能力戰的,約五百名。"施公道:"能有此五百名,足可敷衍。貴府縣可即調取齊全,按兵不動。一俟本部堂往調,即刻就要飛奔前往。若有遲誤,惟該管營兵官是問。"章知府、王知縣唯唯答應。

施公又向黃天霸等人說道:"今據智亮所供一切,賢弟等有何良策?總宜即早剿滅,免生後患。還恐該凶僧等一聞此言,立即逃脫,那時再四處訪拿,更加掣肘了。"天霸道:"該僧逃走一層,大人倒不必慮得。某料該僧必不逃走。他以為寺中人多,且有暗室可恃,負隅自固,勢在必然。所慮者此處諸人不足以資調遣。計全、李昆、賀人傑又在殷家堡,急切不能調回。此間各人又不能齊赴該廟,為的是大人麵前還要留二三人保護。難保僧人不再分遣賊禿前來為難。某之愚見:莫若一麵差人星夜飛往殷家堡,調取計全、李昆、賀人傑,並請殷家父子等人暨殷賽花前來,一同幫助更妙;一麵大人詐稱趕緊進京,明日就起程,連府縣差役總不可使其知道。大人卻住在此地,某等陽為護送一程,隨後轉回。倘能於途中遇見該賊人,則便好。半途攔劫,或可隨時擒拿,多捉他一人。既捉住之後,當就該管地方官衙內,押送收禁,隨後一同完案。該僧等一聞大人已經起程,他便毫無顧忌,又恃本地紳士為護符,包管他無逃走之事。不過所慮者,他一聞大人起程,他難免不來劫獄,此事卻不可不防。好在此間尚有五百餘名可用之兵,即令該管營官,日夜督率各兵,妥為暗地防護。如此辦法,似竟稍微妥當。大人意下如何?"施公道:"此計甚妙!就這樣辦法便了。"即作了書,交與知府,轉飭心腹家人,星夜前往殷家堡。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