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殯劉後另貶陵墓 戮郭槐追旌善良(2 / 2)

是日退朝,眾官各散,包公回到衙中,著百十差軍,往天牢吊取郭槐。這郭槐連日飲食不進,也不知饑寒,問他不言不答,猶如癡呆一般。當時提至法場上,包公與陳琳先後齊至,見禮畢,二人分東西對坐。郭槐赤著身體,捆綁堅牢,朝上下跪,正乃善惡相對。包公吩咐行刑,刀斧手領命,因係淩遲之萬花樓··刑,故安放一大桶在側,先割去手足,一刀將頭顱斬下,拋入木桶之中。老陳琳點頭長歎一聲,不覺嗬嗬發笑道:“郭槐,可恨你當初立心不善,欺君害主,罪重深淵。隻言曆久年深,並無報應,豈知天理昭彰,不容脫漏,分明報應不爽。”此番竟樂殺老陳琳,嗬嗬大笑。隻因他年紀已近百歲,氣息精神,到底衰弱,一刻間笑至氣不複返,有呼無吸,倒在交椅中。包公即命左右呼喚,不見答言,眾人都吃一驚,啟上包公道:“陳公公笑得氣絕了,喚之不醒,想已死去。”包公聽罷說道:“不用喧嘩,倘若解救不來,奏知聖上,然後成殮便了。”眾軍奉命解救陳琳,取來通關藥末之類,用參湯灌下,豈知身體漸漸冷凍如冰,一眾役人稟知包公:“小人等用藥救之不活,除非大人的禦賜法定可救。”包公道:“陳公公並非冤枉而死,縱有還魂之寶,亦難救轉。”吩咐且將屍首看管,待奏知聖上,然後開喪收殮。眾軍領諾,包公離座,走近一看陳琳,長歎一聲道:“可惜陳公公,今日反是包某害你身亡,念你年高九二有零,雖未壽享期頤,惟生死本何足惜,隻要馨香百世,青史流芳,雖死猶生了。”言罷,喝道:“進朝複旨!”天子一聞,又悲又喜,喜的是郭槐正法,報卻母子宿仇,悲隻悲笑死老陳琳,未受封贈而身先亡。即詔著文武官員,代朕設祭,令合宮內監盡至法場伺候,人人掛孝穿素。眾皆嗟歎郭槐害主,粉骨揚灰,正如其罪;陳琳忠心救主,功勞重大,隻可惜未受君恩而先死。今日得天子知恩報恩,令許多大臣祭殮,亦可謂生榮死哀了。

不表眾人爭羨,且說郭海壽久慣清貧,不貪繁華,不願為官受職,隻要回陳州居祝天子款留不住,李太後不覺動悲,喚道:“孩兒!我母子相依十八年,受盡多少苦楚,而今離災得貴,理當在朝伴駕,娘也得時常見你。因何執意要回陳州?

撇別為娘,實不該當。”海壽道:“母親休得愁悶,兒原是久樂清貧,母也洞知。況在朝禮數不周,豈非見笑於各位文武大臣?娘今已得親生兒子聚會,今非昔比,陳州離王城,不到三天路程,兒可常常來往,承歡膝下,望乞聖上母親,恕臣兒逆旨之罪,深沾洪恩。”郭海壽雖然如此說,早已含著一汪珠淚。

他天性至孝,原不忍離親,隻是不願在朝。李太後與他相處將二十年,豈有不知他之性情,萬事未有一次逆忤母意,今不願留此,也出於萬不得已。故李太後不敢苦留他,下淚道:“兒且等候數天,前者聖上已著令陳州地方官趕造府第,且待王府告竣時,差官送你榮歸。”郭海壽依命等候。當有潞花王、淨山王、汝南王與六卿四相大臣,都敬他是當今聖上的恩兄,又知是大孝賢良,所以今日我請宴,明日他邀迎,不能細述。

且說李太後今乃苦去甘來,居處寧泰宮,安享暮年之樂,天子並後妃每早請安。當日李太後細加觀察,眾後妃姿質不一,惟有龐氏貴妃,雖則花容月貌,姿色嬌妍,然而柳眉有殺氣,玉貌現凶形,看來此女決非循良之婦,實乃劉後一般人物。一日後妃俱不在侍,李太後叮囑皇兒:勿將龐妃加寵,他蛇蠍成性,妒忌生心,如加恩倍寵,他必要乘風作浪。天子謹遵母命。

太後道:“寇宮娥、陳琳已死,未沾國家點滴之恩,須及早追封,使他仙靈有感。包拯有此忠勞,也須加恩隆爵。郭海壽執意要回陳州居住,不必強留,且加封官爵,從厚賜賚。以酬供養之德,前旨著陳州地方官員建造府第,諒可告竣,可使海壽進府居住,皇兒須早頒旨。”天子領命。

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