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草
近拜讀一大作《校園名人》,稱一種學生見領導套近乎,見同學打招呼,整天開會發言,就是成績太爛,到畢業前急如熱鍋上之螞蟻,方歎:風光之日去矣!讀罷頗覺酣暢淋漓,因確有此等人存在,隻是作者之眼光卻不敢恭維。一者,君不見其中不乏神通廣大者,騙得領導一句話,課都不上獎學金照拿;隻要一張口,校門未出機關企業的大門已向其敞開。可見,他人未必急如蟻。二者,君不見森林而隻著眼於小樹,撇開真正的校園名人不談,未免有失偏頗,開會多錯乎?多見幾次領導錯乎?對同學多打一些招呼錯乎?君居心何在,竟欲返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之時代?且慢,待認識真正的校園名人之後,再做定論,可乎?
真“校園名人”走在路上一樣不斷地衝人點頭微笑打招呼,皆為友:或曾在辯場交鋒,或曾在討論會上相互發難。君若確對此類活動不感冒,也大不必內心波濤洶湧。真“校園名人”一樣地常與領導見麵,工作到位,收效良好便常被讚曰“能力不錯”,計劃不周,偶有疏漏挨批評也不奇怪,某一日,“一不小心”入了黨或發表了文章,君等別變成兔子眼,隻需回想自己黃金時間夢周公時“校園名人”作何,心下便會平靜許多。
至於參加各種名目的競賽,兼任文學社長,通訊社記者之類也無非是精力充沛,能力有餘所致,真“校園名人”多有此信條:事愈多,時間表愈要趨向合理;時間安排愈緊湊,效率也越高,謂之“忙起來的感覺”。
至此,再略思量,電話鈴一響老找他(她)奇嗎?三天兩頭開個會怪嗎?偶有文章變成鉛字奇嗎?選舉票數總在半數以上怪嗎?晚上十一點仍在自習室背單詞奇嗎?既如此,優秀學生加優秀幹部每年拿點兒獎學金兼個辯論獲獎再順便帶份家教也無甚不可吧!
切莫歎“此為異類”,同頂藍天白雲,腳踏一樣沃土,孰不可?看身邊眾生,做學生幹部者、當論壇部長者、入黨提幹者、簽約順利者,仍是成績優良者為多。細思量,真“校園名人”也不難做:一種現代社會求生存的緊迫感、一張科學合理的時間表、一份持之以恒而已!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這僅有一次的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我臨死的時候,我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我可愛的西部。”我想,神州變為綠洲,熱土化為沃土的那一天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