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琴
宋代散文家周敦頤名作《愛蓮說》內容簡明精辟:“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我想,在古代文人之中尚有敬菊之風的陶淵明、愛蓮之品的周敦頤,表現了那個時代知識階層的學風與人品健康、正派的一麵。說到底,他們敬重的是不張揚、不迎合、不媚俗、不小人;看重的是如蓮一樣純淨的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種對蓮的稱頌,每每讓我為之感動。
在現今良莠並存、“商品”觀念漸重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想意識早已不再那麼單純。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顧全大局甚至不顧及同誌、朋友之間珍貴的友情,明裏不做暗裏來——這是自古以來知識階層中最可怕、最醜陋的一麵。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當麵一套、背地一套,見利忘義、見“錢”思遷,有的把抄襲之風帶進學術研究之中,這實在是健康學風、校風所不能容納的。
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校風和學風,我倒覺得不妨看一看周敦頤的《愛蓮說》,學一點蓮之品格、菊之風骨,讓我們的人格純一點、再純一點,讓我們的學風正一點、再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