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元宵佳節(1 / 2)

如何為那三千騎兵籌集糧餉的事情被楊奕一提出來,頓時就將眾人亢奮的情緒給壓了下去。在此之後的一連幾天裏,田欽祚拋開了所有的軍務,每天都在大帳後麵的內室裏和賴參軍商議著到哪裏去借這筆錢。但是這麼一大筆錢,豈是兒戲,因此籌建騎兵團的事不得不陷入了停頓。

楊奕半夜裏被抓來讀信,在不經意間也了解了田欽祚目不識丁的底細。也許是田欽祚“做賊心虛”,也許是為了讓楊奕能徹底地為他保密,因此對楊奕特別的開了綠燈,那就是允許楊奕可以隨時到內室裏去翻閱他所有的藏書。所以他們二人在裏麵愁眉苦臉、唉聲歎氣,楊奕卻能忙裏偷閑地在外麵看書。

還別說,田欽祚收集的這些書雖然五花八門,有些也純粹是為了裝點門麵,可這上千冊的藏書中也不乏精品,有些甚至還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孤本。反正是閑來無事,楊奕就一頭紮進了這些古籍當中。這些書又是豎行排版,又是繁體字,更別說標點符號了,雖然讀著費力,但是憑著他微薄的古文底子,勉強還能觀其大略,尤其是那些各個朝代的兵書,更是讓他大開眼界,幾天下來竟然有些癡迷了。

他在大帳裏悠閑清淨,但是定州轉運使程徳玄那邊幹得卻是熱火朝天。從臘月二十五開始,一直到正月初十這半個月的時間,儲存在定州城中的三十萬石軍糧全部被轉移到了城西二十裏處的停西口,這期間甚至連大年初一這天都沒有停下來。隨之由京城“計省”從各地調撥過來的、用於對北漢用兵所準備的糧草也繞過定州城,直接就運到了停西口那裏的宋軍糧草大營。

程徳玄做事如此的雷厲風行不僅讓定州知府嚴鏡明大開了眼界,就是每天悶在中軍大帳裏的田欽祚也不得不佩服程徳玄的手段了。現在想想年前,他田欽祚想在斜陽鎮一帶修建二十座石堡,那可以說已經是萬事俱備了,可就是因為一時湊不齊工事所需的車輛馬夫的事而大傷腦筋,最後也不得不草草了之。

當時他們幾個人幾乎都同時想到了去求秦家幫忙,可是卻因為覺得麵子不夠而隻能作罷。現在可倒好,當程徳玄剛一放出要搬遷糧草大營的消息,還沒半天的功夫,秦家就主動出麵了,不僅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到了大量的車馬民夫,最後居然還做出承諾:為了能讓大宋盡快收複太原,秦家甘願效犬馬之勞;這一切分文不取!

這兩種情況前後一比,讓所有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誰都知道,這哪是什麼程徳玄的功勞,這秦家分明是在給晉王的麵子啊。此時不僅是楊奕,恐怕所有人的心裏都在暗自嘀咕:“在定州,看來晉王的麵子比如今大宋皇帝的聖旨還要管用,如果在京城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那以後這大宋的江山……”

這股湧動在西北軍中、民間,甚至官府之中的暗流隨著元宵節的及時到來就被暫時的衝淡了。宋代有重元宵的習俗,軍中也是如此。過年的時候,各營中也隻是例行的用酒肉犒勞了一下三軍將士,可是元宵節卻要大張旗鼓的過。

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一大早就有當地的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到軍中來答謝將士,其場麵之熱烈,氣氛之友好,魚水之情之深厚,實乃罕見。這些人分成幾隊,一路上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到各個軍營輪番去慰問;不僅如此,他們還為將士們帶來了極其豐盛的慰勞品。

楊奕站在院門口看著看著,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在前世的一些報刊雜誌上,都說宋朝的軍隊在契丹人麵前時綿羊,在百姓麵前是土匪,在一些邊關地區軍民關係極其緊張。可據此看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這些老百姓心裏都有一杆秤,當兵的隻要是你保家衛國,不貪生怕死、不禍害老百姓,那都是百姓心中的子弟兵啊!

楊奕正在感慨萬分的浮想聯翩,就見賴參軍滿麵紅光地走了過來。

“楊公子,來……來,快趁熱嚐嚐!”賴參軍說著話就將他手裏提的一個元寶竹籃遞了過來,“這是百姓們送來的‘浮元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