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題解”

“我們愛你啊,中國”這一標題,以下幾點必須認真理解和深入體味:

一是突出了對象。“中國”一詞置於標題末尾,並且前麵用逗號隔開,顯然是抒寫的對象,給人以明確、顯豁的感受,具有突出強調的作用。

二是揭示了感情。一個“愛”字放在對象“中國”之前,揭示了感情的重心和內涵——“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神聖的母親,億萬炎黃兒女誰不從心底裏傾注了對她的深深眷愛之情?

三是奠定了基調。這一標題采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仿佛兒女對母親直接訴說胸中之情,“我們”和“你”的關聯運用,奠定了濃鬱的抒情基調。

“我們愛你啊,中國”這一標題用之於詩歌,十分貼切,能給人以分明生動的感受,甚至會激發起內心的共鳴。

“結構分析”

本篇是一首詩歌。

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觸歌讚了偉大祖國的奇山秀水、精美特產、悠久曆史、改革春潮和民族精神,從多方麵抒發了熱愛祖國的無比深厚的感情。

全詩七個小節,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節):總起全詩,點明題意。

詩歌從東西時差、南北迥異的角度落筆,展現了偉大祖國幅員遼闊,美不勝收,具有總綰全詩、領起下文的作用。尤其是在此基礎上,順勢推出“啊,我們愛你,中國”,自然地點明題意,從而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節):選擇角度,讚美中國。

第二節讚美壯麗山河。桂林山水、秀麗西湖、黃山廬山、長江黃河都是舉世聞名的景觀,令人生愛,首先推到讀者麵前,從而產生深刻而鮮明的印象。

第三、四節讚美物產豐饒。龍井飄香、茅台溢芬、絲綢絢麗、陶瓷精巧,固然使人心馳神往;而我們偉大祖國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相處的國家,傣家竹樓、布達拉宮、吐魯番盆地、無邊草原,或月色溶溶、景色優美,或巍峨聳峙、蔚為壯觀,或瓜甜果香、羊群遍地、駱駝結隊……這無不顯示了祖國的美麗富饒、物產繁豐,怎不叫人油然生愛?

第五節讚美曆史新篇。“戰國編鍾”這一典型樂器,象征著中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滾滾春潮”這一生動比擬則將曆史和現實勾連起來,突出了而今的神州大地改革開放、春潮滾滾,前程似錦、希望無限了。

第六節讚美民族精神。我們中華民族貫穿曆史的精神集中在“奮鬥”二字上,正是人們奮鬥不息,才寫就了光輝史冊,結下了豐碩成果啊!如此民族精神,有如“鬆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顯現了“博大的胸懷、恢宏的氣魄”,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美好品質的凝煉概括、生動體現!

以上五節詩歌都以“我們愛你——”領起,從不同角度歌讚偉大祖國,內容典型,情意熱烈,感人至深。

第三部分(第七節):升華情感,總結全詩。

這一部分著眼於一個“情”字:偉大祖國美麗富饒、物產豐富、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尤其是改革開放、春潮滾滾、形勢喜人,這一切怎麼不使中華兒女從心底升騰起“驕傲”之情、“自豪”之感?又怎不促使中華兒女更加“奮發”進取、“開拓”直前?“強者”之讚、“愛你”之呼,不隻呼應開頭、點題作結,而且是感情的強有力升華,進一步深化了全詩意旨。

點題開篇多方歌讚升華總結,全詩結構完整、勻稱,顯得激情昂揚,詩意盎然。

“字詞推敲”

第一節出現了“東海”、“帕米爾高原”、“北國”、“南疆”等詞語,粗看起來這些詞語並不出奇,但一經巧妙組合,就成為詩歌不可或缺的藝術細胞,它們從東到西,從北到南,概括千裏萬裏,由時差懸殊、季節迥異的視角,突出了祖國廣袤無垠,再配以“碧波”蕩漾、“群星閃爍”、“銀裝素裹”、“春色”“盎然”等不同特點描寫,則使祖國的幅員遼闊、美麗動人表現得神完氣足,“愛”是自然生成的,可見這些詞語是經過反複錘煉、精心提取的。

末了一節出現的“驕傲”、“自豪”、“奮發”、“開拓”等詞語,更是有著內在聯係的,十分精當,不可移易——“驕傲”和“自豪”直承上麵描寫而來,祖國美麗可愛,引發驕傲之情、自豪之感,自在情理之中;如果止於“驕傲”、止於“自豪”,不思進取,那就沒有出息了,好就好在“奮發”、“開拓”接踵而來,突出了我們的民族精神是永不滿足、銳意進取,要成為“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前後的內在聯係豈不是緊密無間?顯然,這裏凝聚著作者的心血啊,否則普通詞語哪能如此熠熠生輝?

“句子含義”

戰國編鍾奏出的古曲,

改革開放譜寫的新歌……

——這一句含義豐富:編鍾是我國古代珍貴的打擊樂器,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選例典型;“古曲”和“新歌”對應關聯,跨度很大,遣詞精確。這樣,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不僅有值得驕傲的輝煌曆史,而且有震古爍今的改革開放新篇,民族精神貫穿古今,愈發精彩,令人愛“古”更愛“今”了。

奮鬥書寫的史冊,

汗水澆灌的碩果。

——這一句可以說是上麵“古曲”、“新歌”的延伸,“奮鬥”和“汗水”注入充滿活力的生命:我們中華民族的史冊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不斷奮鬥書寫的,我們中華民族的碩果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心血汗水澆灌的,這就歌讚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以貫之的勇於奮鬥、敢於創造、勤於實踐的偉大精神。

“語段理解”

這首詩歌應該致力理解的語段有兩處:

一是開頭和結尾。

開頭一節以“啊,我們愛你,中國”作結,末了一節以“我們愛你啊,中國”收篇,顯然緊扣詩題,首尾呼應,同時開頭一節重在揭示祖國美麗可愛,點明題意,領起下文,而末了一節則重在承上抒情,點題作結,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是中間部分。

這一部分五個詩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五個詩節的內容各有側重,都以“我們愛你——”領起,分別從壯麗山河、馳名物產、地域特色、古曲新歌、民族精神等方麵,謳歌我們祖國的諸多特征,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凝聚到“我們愛你”這一焦點上來,顯得情意洋溢,旨歸分明,給人以深刻感受。

“寫作特色”

這首詩歌的寫作特色是:

首尾呼應,主體突出,結構完整,這是寫作特色之一。

全詩采用“總——分——總”的常規結構,以“啊,我們愛你,中國”起,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終,首尾呼應,形成了結構上的完整性。同時,中間五個詩節從不同側麵歌讚祖國,與開頭結尾融為一體,顯得清晰分明,給人鮮明深刻的美好印象。

排比反複,連貫一氣,強化感染,這是寫作特色之二。

詩歌的主體部分都以“我們愛你——”領起,帶出下麵的內容,形成五重排比反複,加強了語言氣勢,強化了藝術感染力。同時,主體部分的五個詩節各有側重,卻又體現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古代到現今、從物質到精神的內在聯係,脈絡十分清晰,形式上固然可取,實質上更加充分、更加完美。

“愛”為紅線,貫串全篇,感人至深,這是寫作特色之三。

這首詩抒發了對我們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標題“我們愛你啊,中國”中的“愛”成為貫串全篇的紅線:祖國地域廣闊,風光秀麗,我們愛;祖國山清水秀,美不勝收,我們愛;祖國物產豐富,馳譽世界,我們愛;祖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愛……如果說這隻是外在讚美,那麼,詩歌更進一層,又將這種讚美之情內化為立誌奮發開拓的精神,激發起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美好富強的昂揚之情,所以感人至深。(賈美院)

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一、 注重朗讀,整體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階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讚美了祖國的博大遼闊、美麗富饒以及悠久曆史和光輝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教學時切忌橫講解豎分析,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誦讀,在讀中體會,理解詩歌的主旨。如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跳出東海的碧波”、“依然是群星閃爍”、“銀裝素裹”、“盎然的春色”等體會祖國幅員遼闊;抓住“清奇俊秀”、“濃妝淡抹”、“雲霧飄渺”、“波瀾壯闊”感受祖國風光的明媚可愛,山河的雄偉壯觀;抓住“清香”、“醇美”、“光潔絢麗”、“天工巧奪”體會祖國的物產聞名世界……通過範讀、自由讀、小組讀、集體讀等形式反複地吟誦,用祖國的美麗富饒、悠久曆史、光輝成就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課堂上充滿激情的朗讀,將會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