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一日,接連收了兩張呈子。一張是本省城南北村子人張永丟了一女,名喚小蓉,年十七歲。因北關聽戲,天晚未回,尋找了十幾天,不見影響。一張是泰安縣崔家莊人崔長順丟了兒媳,年十九歲,娘家在陽穀縣城北,姓劉。三月底娘家娶兄弟媳婦,他哥哥接他回家,至今未曾送回。教人去一問,說是已經送回來了。一邊要女孩兒,並且把個大兒子也丟了;一邊要兒媳,兩親家打起官司來。安大人收了呈子,就找顧師爺說:"兩張呈子必是一人所為,恐有惡霸搶奪,凶僧隱藏等事,或是拐逃。"顧師爺道:"我平羊角嶺時,曾聽見周得勝四人在道路中說,有個承福寺肉胎活佛顯聖舍藥,郝金剛等要去看個實跡,周三恐誤事,攔住他們。他四人說過,何妨叫他四人來一問。"安大人道:"我也恍惚聽見他等說過,有個承福寺。"於是忙叫人傳周得勝等問話。不一時,四人一齊來到。安大人道:"近日有兩個遞呈子的,一個丟女孩,一個丟兒媳。據我猜疑,恐於承福寺有些牽連。再者你們在西關未拿住的法明,也恐是下黨。"顧朗山在旁點頭道:"不錯,不錯,有理,有理。可命周得勝、郝金剛二人,帶健役二十名,捕快八名,並給他二人令箭一支,填寫批牌,即速起程。若須添人,或非調兵不可,速速寄稟,以便再為添派。"局得勝、郝金剛遵命,於次早束裝登程,一路無話。到了承福寺不遠,住在當日住過的店裏。周三吩咐健役等,隻在店續裏守候,不可漏泄風聲。與郝爺一同除去軍官打扮,換了便衣小帽,踅到承福寺來。但見寺門前貼著告示:為五月十五日戌時,本寺和尚坐化,報告諸山屆期齊集,送佛歸西。周三、郝爺二人看了,便進寺裏察探。見男男女女挨肩擦背,俱是拜佛燒香的,熱鬧非常。周三向郝爺便了眼色,二人分路趁鬧裏往大殿及各房四處窺看,但見門戶重重,房廊疊疊。年長的頭陀與和尚,人人皆腦滿腸肥;年少的侍者及沙彌,個個盡容光麵嫩。郝爺隨著大眾擠到一個所在,是五間大廳,正中一間高高擺設禪座架起法壇,有一丈多高,四麵都圍著朱漆欄杆,擋住閑雜人,不許進去。正麵供著一個大香爐,香煙繚繞,往上直噴,把幾間屋子迷漫散布,如在雲霧之中。爐旁有十幾個大盤籃與大笸籮,堆滿了香錢。這地下橫七豎八的許多男婦老幼,趴著磕頭。壇上饒鈸喧天,香錢布施。許多僧人宣經念佛,那禪坐上一個和尚合掌跌坐。又往那邊一看,周三也在那邊與一個人說話。原來周三問了人,知道禪座上的和尚就是十五日坐化的那個和尚。二人因留心在那煙霧嘈雜之中定睛細看,雖是模糊不清,覺那和尚有愁慘之容,知道其中有異。
二人前後抽身出來,向方丈中探聽。找著了一個十六七歲的伶俐小沙彌,見他相貌標致,衣服齊整,描眉畫眼,知是方丈得意孌童。二人商量了一會,便把他騙到外邊。周三假作送信的,指著郝爺道:"他說有個鄉下人帶著兩個女孩兒,是街坊家的,央我們送信與你,他二人要看活佛升天,如今現在李家店裏等著。他們說有個小和尚,是他們的兄弟,要請他去把他們領了來,小師父,可同我們去認一認?"那小沙彌年紀也不甚小了,已然嚐過女人滋味,聽說有兩個女孩兒找他,如何不喜?心中就懷不良,便撒謊道:"咱便有兩個姊妹,不知是不是。就不是,也是師兄們的,咱也可以領來,隻交待明白續便了。我就同你去。"遂跟著周爺、郝爺同到店中。周三把他引到客房,努一努嘴,有伺候健役俱躲出去了。郝爺便將房門閉上,周三便拔出刀來,一手揪住小沙彌的胸脯,喝道:"但嚷一聲,便是一刀!"不知小沙彌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