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顧、安、鄧從新細談。顧先生問起鄧翁一生事業,安公子略述大概。顧生欽佩不已。正說得高興,但見小童已來端整座位,擺下杯箸,從裏麵端出來數碟小菜,一壺酒。李老翁續出來讓座,讓鄧老翁首座,安公子次之。安公子不肯,要請顧先生座,李翁道:"現在我處,他不能僭你;到了貴衙,自然要讓他上坐。"安公子聽了如此說,止得告罪坐下。李翁親自斟了一巡酒,說道:"倉猝之間,草草不恭,休嫌簡褻。"鄧老翁道:"老先生不用客套。你這酒甚好,但是我這老頭子酒量大,你有多少酒,先說說,我好喝。若酒少,我便留量;若是酒多,我好放量。"李翁道:"酒不多,大約十餘斤還有。你老人家能飲幾何?"鄧翁道:"十幾斤夠我半頓飯喝的了。說老實話罷,我每頓飯必得紹興酒十餘斤,今日我喝個八斤罷,剩下的你們三位喝。還有一說:我的飯量也不小,大概一餐飯得五升米,先告訴了主人多煮飯,別吃到半中間無了飯,那可教肚子裏受委屈了。"李翁道:"飯倒有,還有大饅首呢,管保你夠吃。"說罷,大笑道:"你老人家真正爽快,老當益壯,好比當初廉將軍一飯鬥米。"鄧翁道:"甚麼將軍!一句話,好吃貪嘴,下作而已。"李、顧二人道:"說哪裏話!這口福也是人一生帶來的。"他四人談談說說,果然小童不住添酒,末後端出了兩大碗肉,兩大盤饅首。大家吃了饅首,又添了飯,吃了一個酒空菜淨。李翁問鄧翁道:"吃飽了否?"鄧翁道:"飽了。得了,我這肚皮一點不受委屈了。"李翁於是幫同童子收拾了碗盞杯筷,擦抹淨了桌子,又拿出茶來,大家飲茶。九公忽然想起:"我們還有兩個下人同來,現在村外,不知他們餓了買得出飯食來否?"李翁道:"村外有小飯鋪,他們餓了,自然會買;就是乏鈔,但說老朽這裏的客人,飯鋪裏也賒出飯來。"鄧翁聞言才放心。當下安公子對顧朗山約定,一月之後到山東省學台署中見麵,一切聘金盤費隨後補送。朗山答應。李翁道:"如今你們賓東都麵訂好了,將來也省卻多少煩文。天氣也不早了,二位快請回莊,明日安大人好趕緊上續路赴任,如何?"安、鄧二人聞言,忙站起身來謝擾告辭。安公子道:"倘蒙老先生不棄,後日有興,屈駕到敝署盤桓數日,指教些大事,則受惠良多。"李翁道:"後會有期,但有便老朽必來晉謁。"鄧翁道:"李先生,老拙舍下離此不遠,務必請你暇時賞個臉,到舍下來,你我談談,千萬是要來的!"李翁道:"老翁府上改日定要來的。"鄧、安二人這才出了書房往外而走,李、顧二人相送。送出大門,二人一揖而別。出了這條窄路,到得村中,看見馬夫與莊丁,問了他二人可曾吃飯。二人道:"幸虧村中有個小飯鋪,我二人進去吃了一飽,身邊帶得有錢,給了他剛夠,馬也喂了。"天氣還不甚晚,安、鄧二人忙上馬,往鄧家莊緊走。
不多一會,已回至家。二人入內,鄧翁命人打水洗臉,褚大娘子忙出來問道:"吃了飯不曾?"老翁道:"飯是算吃過回來,早一點吃飯罷。"褚大娘子道:"早已預備好了,甚麼時候吃都有,但不知去訪那位李先生怎樣了?見著了他未曾?又是在那裏吃的飯呢?"老翁就將訪那李老翁,到他家中,其人甚好,但是不肯出山,留我二人吃飯,薦了他的盟侄姓顧的,恰好那姓顧的昨日才來訪他,我們今日湊巧遇見,那人年紀四十有餘,是個有本領有學問的人,約定了他先回家,一月後他到山東省學台署中相會,如今我們該差人去迎接家眷去了。安公子道:"明早侄兒動身回到公館,好收拾動身赴任,此是私自潛訪,怕人知覺,不好再耽擱了。"九公道:"你王事在身,我不敢強留,但舅太太同你那如夫人,我已去接去了。他們若來了,倒要多留他們住幾天,然後再送上省。好在你此去也還有些路上耽擱,就是早到衙門,住上十天半月,再接家眷也無有甚麼不方便的。"安公子止得答應,說:"不過又要來打擾,於心不安。"當夜歸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