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方式好好愛02(2 / 2)

也許這是我的宿命吧。

我有一個同事,也是我的閨中密友,她與我正好是相反的兩個極端。她嫵媚,可愛,對於男人有著天生的誘惑力,於是她的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男朋友。每一次她都非常投入,還為原男朋友懷孕過,但是不知為什麼最終都沒有結成正果。

這樣的事如果放在國際化大都市,也許沒有什麼好令人意外的,但在我們這裏,男人也許會覺得跟她結婚不太有安全感。現在,她年齡也大了,雖然生活中不乏愛情,可也仍然沒有結婚。

對於愛情我不敢輕舉妄動,年齡越大越是這樣,我已經沒有失敗的餘地了。我似乎對哪個男人都不太放心,就怕碰上產品質量有缺陷的,退換是很麻煩的事。而且就算一開始我對某男稍有感覺,我也會放不開自己,世事難料,萬一我付出了真情,最後兩個人卻覺得不合適,那我何必呢。我都守了這麼多年了,難道讓我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嗎?

比如我那個朋友,有時我會想,如果她多一點製約自己對愛情的衝動,也許就會更幸福。這就讓我在愛情變得更不敢輕舉妄動了。有時候我會安慰我自己,說愛情隻不過是生活當中的一件小事,沒有男人生活照樣很美好。

但是其實,“35歲以上的晚婚型”也期待愛情能早一刻到來,但是問題在於,我怎麼樣才能遇上真正合適的那個人呢?

期待你的回信,謝謝。我不介意這封信登在報紙上。

KIKI789

KIKI789: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這句話不知道你聽過沒有呢?

談戀愛是一件需要鍛煉的活計。但通常中國的父母都不會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希望孩子20歲之前最好連“戀愛”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

而後他們又會在覺得必要的時候,一夜之間做出決定:“好了,從明天開始你就談戀愛吧,最好下個月就結婚。”他們變得比誰都急。

其實戀愛業務不熟,誰都沒有辦法一夜之間“趕英超美”。

而KIKI789你,寄厚望於愛情的“跨躍式發展”,其結果往往不是南轅北轍就是重蹈覆轍。

轉角遇到愛,那是電影中才經常遇到的事。電影作為一門藝術,除了小孩子,大家都知道其最主要功能,是拿來忽悠人。“20多歲的女孩子更應該知道這一點”——楊瀾就告誡說,20多歲的女孩子不要再沉迷於偶像劇。

而到了30歲,一個“女孩子”依然沒有談過戀愛,更沒有犯過愛情的任何錯誤,依照今天的觀點來看,是夠失敗的。

錯誤才是正確的階梯呀。害怕錯誤,隻讓人在愛情麵前固步自封。往往是這樣,越不敢輕舉妄動,愛情越不會光顧。

它的後果是,會讓人心態漸漸發生微妙變異,倚寶自重,以為奇貨可居。須不知,有些時候寶貝已經發黴。“守了那麼多年”的東西,也許在旁人看來,幾乎沒有價值。

男人不是超市裏貼著標簽的貨物,可以一眼直白地看到。男人是一個粽子,需要你一層層地剝開它,適當的時候還要試吃,你才會知道是鮮肉餡,還是板栗餡、糖心餡,還是沒有餡。

以實踐出真知的毛主席老人家告訴我們,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親口嚐一嚐。

有人一直不吃肉,他說他看見肉就惡心,不好吃。於是20多年沒有吃過肉。有一天,他不知道那是肉,無意中吃了,說太好吃了。這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喜歡吃肉的。

那時候,你覺得他會是什麼感覺。恍然大悟?痛心疾首?估計是腸子都要悔青了。

吃過了梨、粽子、肉,你才會知道自己最喜歡吃什麼。然而不去嚐試,你永遠不會自己原來是喜歡吃肉的。

你的閨中密友,雖然結果和你一樣,至今未婚。但是至少,她是知道梨子的味道的呀。

當你們同時出現在水果攤前,她一眼會從一堆梨子中間挑出那個最好吃的。而你或許還在遲疑,生怕拿到爛梨而不敢動手。這就是人與人在愛情麵前的區別。

拋開一切榮譽感和虛無縹緲的優越感,從頭開始吧。Try it,就像20歲時那樣。

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