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月光上路01(1 / 2)

第 一 輯

亦莊亦諧周同賓

——讀周同賓散文集《豆的係念》

我大概算是個周同賓迷吧!周同賓 “喜歡”的五部散文集,我就有《古文觀止》、《負暄瑣話》、《隨想錄》三部;在周同賓“推薦的五篇散文”作品中,其中魯迅、巴金、周濤、魏明倫的散文集我均有收藏,這說明我和周同賓審美意識相似或相近,說明我和周同賓有緣分。所以,我在三年前邂逅《豆的係念》,就執拗地將周同賓列為與我性情相似、心靈貼近的作家。

大概是在三年前,我在武昌圖書出版城崇文書店瞥見一套《魯迅文學獎散文獲獎者叢書》,無意邂逅周同賓的散文集《豆的係念》(河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印數四千冊,剛好是張煒同期出版的散文集《旅行筆記》印數的一半,算是蠻拽的。

周同賓的散文語言不僅樸實凝練俏皮,而且別有一番情趣雅趣意趣風趣,讀來時而令人開懷一笑、抿嘴一笑,時而讓人沉思冥想。可能是長久相處了解得深的緣故吧,周同賓寫文朋師友的散文最灑脫自如。因為周同賓也是作家,所以寫他們簡直是信手拈來,遊刃有餘,為人為文交相輝映,情深意切,妙趣橫生。比如寫到作家張宇(見《撫摸張宇》),文章先通過自嘲設置懸念,一步步“誘導”讀者掉入圈套,“平時他出散文集,都要主動送我,而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集子,我硬要,他才給,如《曬太陽》、《苦吻》。”最後寫到張宇酒後“動人的醉態”:“進屋就搬出兩捆剛出的《張宇文集》,每套每冊都寫上‘批評’、‘指正’之類的話,並簽名蓋章……我暗想,等一會兒酒醒他會不會後悔?”而後,“又磨墨裁紙,揮毫作書,不要潤筆費就每人送一幅”讓“我”十分驚詫。思前想後,“我”終於悟出了張宇的真正“意圖”:“這小子精能啊,人醉了,心醒著,焉知這一切不是要給我們個印象:看看,我這個作協主席多麼禮賢下士,平易近人……”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讓讀者不禁撲哧一笑,情趣妙趣頓生,讀者笑過之後,便能懂得兩人情誼之深厚深切。

周同賓的散文不僅有情趣意趣,而且有辛辣自嘲味,字裏行間滿溢其真心愛心童心,折射出真情深情,寥寥數語即可瞥見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意蘊深厚深沉,餘味綿長。譬如在《送書》這篇文中,作者寫到送書的辛酸,以後出了書幹脆很少贈送,這樣“省心省事省錢,又省了許多煩惱……不再送書,倒有不少相識不相識的朋友買了書找我簽名,我總是很感動”,最後筆鋒忽然急轉直下,寫到一次去市內參加某次學術會議,一位教師朋友“半年沒發工資,開會隻帶了五十元錢,買書時,對營業員說‘您優惠點,給我留下一頓飯錢和回去的車費……’”底層教師的辛酸事感動“我”,“我聽後,心中很不是滋味,眼角直酸。早知道這樣,我一定送他兩本書。”作者的真性情裸露在讀者麵前,其拳拳赤子之心和深沉內斂的憂思情懷宛如一股山泉汩汩流淌。《風雨麥仁崗》具有典型的憂患意識,借莊稼漢的樸實厚道烘托勾勒出基層政客冷酷無情的嘴臉。《驢上日記》係列是其中頗具分量之作,建議讀者朋友重點閱讀。

再談談周同賓山水遊記中的“性靈”情懷。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周同賓的山水遊記散文頗有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遊記的神韻,帶著“性靈”散文的印跡。在周同賓的遊記中,山水石瀑皆成為一個個格調脫俗品質高雅的性情中人。周同賓的山水遊記重在刻畫勾勒風物獨特而卓爾不群的氣質與風骨。說到底,周同賓善於寄情山水蟲魚,旨在借景抒情,托物寓意,表達自己怡情山水的智者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