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 八百蛟龍護南嶽(1 / 1)

遠古時候,南方有個民族首領叫祝融。他發明了用石頭取火,黃帝封他為火正官,還派他鎮守南方。祝融就在南嶽衡山,教老百姓用火烤食物吃,用火照亮,用火抵抗野獸,使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大家都很敬重他。誰知祝融也做了一件錯事。有一次,他召集南方各氏族首領開會,把火種分給大家,叫他們各自保存火種。可是,他不知道如何保存火種,隻是叫大家把火種埋在地下,不讓熄滅。哪知過了些日子,火種燃燒起來了,而且越燒越旺,弄得整個地下都是烈火。地底下有烈火,地麵上就熱得像擱在烤籠上一樣,花草被烤死了,樹木被烤焦了,到處一片枯黃。河裏、潭裏、塘裏的水越來越少,像開鍋水一樣,莊稼地幹得裂開了縫,種子播不下去,大家又熱又餓,一個個都沒精打采。

湘江裏的龍子,像坐在蒸籠裏,熱得實在沒有辦法,就一日一道告急文書,往他父親南海龍王那裏送。南海龍王得到龍子的告急文書,坐立不安。南海離南嶽有幾千裏水路,遠水救不了近火,他隻好把海水嗬成氣,變成雲,吹到南嶽,再變成大雨嘩嘩落下,直到南海的水被嗬下三尺三寸。

可是南海龍王降下的水隻澆了地麵上的熱,沒有熄滅地下的火。過不久,南海龍王到南嶽巡視,隻見南嶽周圍幾百裏遍地是水,老百姓的房子淹在水裏,人們都在山頂上避難。水在地上流,地下卻仍然有火,到處烤得還是像個蒸籠一樣,南海龍王看到自己澆下的雨沒有熄滅火災,心裏非常難過。他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個好辦法來。還是湘江龍子腦子靈,他說:“俗話說,有事問三老。老百姓們或許會有辦法,我們去請教他們吧。”

南海龍王認為很有道理,就變成個老倌兒,龍子變成個隨從,到老百姓中去請教去了。

龍王父子從前山走到後山,從東山走到西山,碰見老人就問。有一天,他爬到一個山坳上,看到一個白頭發、白胡子的老石匠正在鑿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既不像磨子,又不像踏碓(duì,音對),隻見上麵左一個洞,右一個洞,像個大蜂窩一樣。龍王很奇怪,問道:“老人家,你這是鑿什麼呀?”老石匠抬起頭看了看,歎氣說:“唉!你不知道,我們這裏遭受火災呀!地下處處有火烤著,幸虧南海龍王在這裏降雨,以水克火。可是隻克其表,沒克其裏。你看,遍地烤得熱騰騰的!”龍王又問:“老人家,你是不是想出什麼辦法了?”老石匠歎了口氣,說:“辦法是有,要南海龍王親自來一趟才行。”湘江龍子忍不住插嘴說:“老人家,你快說吧,南海龍王就在眼前!”老石匠一聽,連忙轉身作揖說:“隻要龍王爺來了,南嶽生靈就有救了!”於是,他指著那塊正在鑿的石頭說:“這是南嶽山的模子。你看,南嶽山有六六三十六個洞,後洞通前洞,前洞通湘江,如果每個洞裏都有蛟龍駐守,把海裏的水引到南嶽山來,就能夠鎮住地下火了。”南海龍王聽了非常高興,決定立即按照老石匠的主意辦。老石匠見龍王這麼慷慨地答應了,就把自己鑿的模子送給了他。

南海龍王回到龍宮以後,請來五湖四海的800蛟龍,一起商量治理南嶽山的辦法。結果,800蛟龍都願意到南嶽山去。龍王隻好點一些法術最精的蛟龍去南嶽,並規定今後南嶽要水,不管哪裏的蛟龍,都要給水。這樣,許多蛟龍到南嶽來了,蓮花峰下的黑沙潭住了黑龍,黃沙潭住了黃龍,集賢峰下的白龍潭住了白龍,南嶽鎮的青龍橋下住著青龍。其餘,華嚴湖下的絡絲潭、華蓋峰下的水簾洞、巾紫峰下的九龍泉也都住上了蛟龍。一到夏天,南嶽熱得難受了,這些蛟龍就把尾巴一甩一甩,甩得天上華光閃閃,甩得烏雲一堆一堆地湧到南嶽上空,大雨便嘩嘩啦啦地落下,每個潭裏,都裝滿了清涼的水,南嶽山就涼爽起來了。到了冬天,天上下起雪來,地下結起冰,到處冷得不得了,這時,南嶽的蛟龍就伏下不動,讓地火發出熱氣,蒸得每個潭裏、洞裏都熱烘烘的。所以多少年來,南嶽一直是冬暖夏涼,大家都喜歡到這裏來住。

南嶽的老百姓,非常感謝龍王和800蛟龍,修南嶽大廟的時候,就在大廟的正殿前麵,用漢白玉石雕了一條栩栩如生的大龍。另外,在牆上畫龍,在屋頂上塑龍,在柱子雕龍,在神台上刻龍,不多不少,南嶽老百姓在南嶽大廟裏總共造了800條蛟龍的形象,用來紀念800蛟龍護南嶽的功績。

講 述:康起成

整 理:康佩仁

流傳地區:南嶽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