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攻心為上(九)(1 / 2)

抽出時間寫得,質量不咋地,湊合一下吧。

====================================================================

先坤朋萬萬沒想到密詔居然是朝廷的任命書,由於雷永殺敗了蒙古西川行院軍,擊斃韃虜都帥劉思敬,功勞卓著,正式任命為平虜將軍,掛宣正使,從五品,兼領江安州(瀘州)知州,李繼等人升為都統,掛履正郎、協忠郎不等,王子昭任命為瀘州通判,先坤朋則受命為嘉定知州,繼咎萬壽後走馬上任。由武官來兼領知州,是大宋從來不曾有過的事情,顯然朝廷為了鼓勵抗元,已經顧不得什麼曆朝法度了。張世傑還附有書信一封,透露皇上有意來蜀,要求雷永或者張鈺出兵勤王,愈快愈好。

先坤朋心中鬱悶,如今雷永一人手執川南軍政大權,基本上和張鈺已經是平起平坐,自己被派到嘉定去做知州,手中沒有兵權,如何能去率兵北上,解救恭州?他忍不住忿忿想到,自己是一心為國,有人卻私心作祟,擁兵自重而坐山觀虎鬥,絲毫不把國家大義放在心上。

不管先坤朋如何建議雷永火速出兵北上,與張鈺夾擊東川軍,雷永總是不肯,他借口糧食匱乏,主張先破成都,獲得充足糧草,然後集中人馬,準備與進入川南的脫歡軍決戰。

雷永道:“俗話說,兵無糧草自散,倘若沒有足夠的糧食,我軍豈能對敵作戰,驅趕韃子?”

“我們平定了川南三十三縣,庫銀豐厚,可以向百姓賣糧。”

王子昭搖頭道:“如今是有銀子,卻買不到糧食。百姓們眼瞅著兵荒馬亂的年景,糧食是救命的東西,不願出售,我們亦是無可奈何。”

雷永道:“如今瀘州一帶糧食尤其緊缺,放賑已經停止,從嘉定、邛州、烏蒙征糧也不多,長此下去軍心不穩。”

劉霖插口道:“軍糧要緊,哪怕餓死一些百姓,也不能短少了軍糧,否則軍心大變,不能維係。”

先坤朋非常不滿:“軍糧當然要緊,百姓的民心更加要緊,豈能白白餓死百姓?沒有民心,我們打不了勝仗!”

劉霖點點頭:“民糧確實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軍糧。”

先坤朋對雷永極其部下挾兵自重一向反感,但是他的結拜兄弟劉霖和他親自推薦的東郊先生王子昭並不向著他說話,使得他心中升起一陣無力感,重重歎口氣道:

“不管如何,既然皇上任命我做嘉定知州,哪怕傾家蕩產,先某也要組織一批人馬,去解恭州之圍。大丈夫豈能坐看國土淪喪,無動於衷?”

雷永和王子昭對視一眼,兩人心照不宣,搶在張鈺前麵迎逢皇上入蜀,是他們多次商議的決定,不會因為先坤朋的反對而更改。雷永不厭其煩的表示合川與恭州城高牆厚,糧草充足,趙寶、趙安、王立等人累計有十萬人馬,決不會守不住城池,雷永最後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拿下成都府,有了糧食,就可以打敗脫歡和烏馬爾的軍隊,然後我們就可以安心去迎逢天子。隻要將天子迎入四川,我軍如同增加十萬雄兵,將韃子趕出四川指日可待。”

先坤朋與他們話不投機,勉強喝了一頓悶酒,怏怏不樂的去嘉定上任了。

十餘日後,已經初冬時分,雷永加快了人馬的整編和操練。因為成都府的元軍幾乎全部是漢軍,於是命令投降的北軍士兵把投降的心得體會寫成書子或者畫成圖畫,用紙鳶“空襲”成都一帶,試圖瓦解元軍軍心。

1269年,海都同察合台汗國八剌、術赤後王於答剌速河畔召開忽裏台。眾人推海都為盟主,一致對抗忽必烈和伊利汗,雙方連年交兵不止,互有勝負。所以雷永深信元世祖目前深陷海都之亂中,一部分兵力不能南下,隻要挫敗脫歡軍,南方隻剩下阿裏海牙和張弘範的人馬,到時候可以與大越、占城聯盟,與張弘範等人決一死戰。

1276年11月中旬,雷永以得到朝廷認可為名,將忠義軍改名為護****,讓王子昭、郭子彬與王辟留守瀘州,親自帶領殿下八營人馬,總計六萬人,一路上水陸並進,鋪路架橋,浩浩蕩蕩向成都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