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曆史觀與中學曆史校本研修10(1 / 1)

參考文獻:

黃仁宇:《中國大曆史》《萬曆十五年》、《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三聯書店,2007年。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旭麓:《中國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下)、《世界史?現代史編》(上),高等教育出版社。

鍾啟泉、崔允漷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複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年。

安春梅: 淺談學生曆史責任感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版), 2009, (09) 。 謝其安: 如何在曆史課中開展情感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 2009, (18) 。

教育部:《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教育部:《全日製義務教育曆史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朱漢國、王斯德主編:《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

鍾啟泉、張華主編:《世界課程變革趨勢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林丙義、郭景揚:《中學曆史課程教材改革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嚴誌梁:《世界曆史教材的改革與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蘇壽桐主編:《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朱爾澄:《從情理交融到曆史思維》,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年。

於友西:《中學曆史教學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杜芳:《新概念曆史教學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葉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曆史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劉宗華、孫恭恂:《劉宗華曆史教學藝術與研究》,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0年。

《麵向21世紀曆史教材和曆史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

陳敏:《也談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曆史教學——從課程功能的轉變談起》,經濟研究導刊,2012年01期。

白月橋:《曆史教學問題探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餘偉民主編:《曆史教育展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鍾啟泉等著:《國外課程改革透視》,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蘇壽桐:《中學曆史教材三十年》,《史編拾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王仲孚:《曆史教育論集》,台灣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年。

吳繼開:《上海著名曆史教師教學思想錄》,百家出版社,2000年。

王宏誌,《曆史教材的改革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後記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與思考,從湖南省教育學會課題立項,接到課題立項通知書,到2013年秋天,我們終於將本書稿完成。在此期間,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驗證,作者經過不斷地修改與完善,力圖將本書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與通識相結合。

兩年以來,高中曆史教學出現了新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案例與素材,我們所獲得的新資料與新信息也不斷地增加。在書稿的統籌過程中,我們都有選擇地加入了這些新資料與新信息,使我們的研究更具有時代性與前瞻性。

在本書稿完成的過程中,得到了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教科院、株洲市教育局與人事局“中學曆史名師基地”的大力支持與熱情的指導,株洲市教育局張建軍老師、株洲市教科院丁文平老師、黃懷清老師以及名師基地名師特級教師汪瀛老師認真審讀了全部書稿,並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修改意見,醴陵市第二中學“名師工作室”人員及市級名師、市級學科帶頭人王建林老師、黎明老師、張新元老師、唐新秋老師等對本書提出了富有實際意義的建議。

在本書寫作的過程中,也參考了大量的著作與研究成果,未能一一列出。

文短情長,在此一並致謝。

我們知道,作為一所地處農村的普通省示範性高中,眼光與視線還有很多未能觸及的地方,我們的研究也有很多的不足與缺陷,同時由於本身的史學修養水平的不足,可能還有很多的缺點與錯誤,祈望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3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