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1、三先生

三先生一生的禍福,完全是由那十二口皮箱引起的。

二十一歲那年,當了三年朝奉的三先生第一次離開饒州城,奉老板之命到吳城去會一位四川來的客商。在此之前,三先生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一直是在饒州城萬盛煙行的賬房裏進進出出。

萬盛煙行,是饒州城中一家小小的煙行。當年也就不過是一爿鋪麵,幾間作坊。門,是杉木做的;牆,是杉木做的;就連上頭的瓦片,有許多地方也是用杉樹皮做的。整個煙行看上去斑斑駁駁,老態龍鍾,一副其貌不揚的樣子。但是,這卻是一家曆史悠久而且名聲蜚然的百年老店。

饒州城,地處贛北平原。城外肥疇沃壤,地曠人稠,自古以來,一直是一方富庶之地,魚米之鄉。此地除了出產上等的稻米之外,還出煙葉。饒州的煙葉,曆來就名聲在外,所以饒州黃煙就遠近聞名。特別是其中的那種“皮絲煙”,更是饒州黃煙中的珍品。

皮絲煙,不僅色澤黃潤,味道醇厚,更主要的是它的絲縷既細又長,而且柔韌不絕,所以被稱之為“皮絲”。曆來被行家和那些“癮君子”們視為黃煙中的上等貨色。據說晚清年間,這種皮絲煙還是專門孝敬“老佛爺”的奴才李蓮英的“貢品”。

萬盛煙行雖然是一家小小和煙行,但這家出產的皮絲煙卻是珍品中的珍品。其原因就是這家煙行有一位刨煙高手。因為這種煙質地的好歹貴賤,除了清塵、打捆、上油、添水、壓刨等基本工序要到位之外,其關鍵的功夫全在刨煙師傅的手上。不同的師傅就能刨出不同的品質來。

萬盛煙行的這位刨煙高手,曆來都是三先生的先人。先是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然後就是他的父親。所以,他們家祖傳的這種絕招是獨行獨藝,在饒州城代代相傳幾十年。因此他們祖上幾代人,一直深受老板的器重。

本來,到了三先生這一代,他也許又可能會成為又一代刨煙高手,從而子承父業,再次支撐萬盛煙行這塊金字招牌。但是,一個偶然的原因,卻讓這位高手的傳人,失去了承襲這種職業和榮譽的機會,從而沒有成為一名刨煙高手,隻是做了萬盛煙行的一名朝奉。

這其中的原因,實在是純屬偶然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照萬盛煙行的多年慣例,煙行老板都要在這個團圓佳節擺酒設宴打打牙祭,款待一下幾個月來勞苦功高的煙行師傅們。這一年的中秋節也不例外。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煙行下午就放假半天,所有的師傅都脫下油漬斑斑的破衣衫,換上幹淨體麵的衣服,到街上的遞頭鋪子裏剃個頭,或者是到澡堂子裏泡個澡,一個個顯得那樣的容光煥發,精神飽滿。

到了傍晚,圓圓的月亮還沒有爬上東門的城樓,萬盛煙行就早早地關門打烊了。通明的燈燭就把前廳後院照得一片輝煌。在店鋪前廳的正中央,一張紅漆的八仙桌上,擺滿了大盤小碟的菜肴,一桌的油水,滿屋的肉香。地下是一大壇剛開頭的當地名酒“饒州燒”。一個夥計正在往桌上的八個大碗裏倒酒。煙行的曹老板這時也是一身竹布長衫,滿臉笑容地招呼大家入席。此時三先生的父親,一位年富力強的刨煙師傅,這時也是一臉的喜氣。和曹老板客套一番之後,便當仁不讓地朝南上坐了。因為這個位子,他家的祖輩和父輩已經坐了幾代人。

幾碗“饒州燒”下肚後,三先生的父親更是麵如重棗,身輕似燕,好不開心。他想到人生在世,一年能有一個八月中秋節,也就心滿意足了。

酒醉飯飽之後無以排遣,幾位師傅都說到後院去舉石滾子玩。三先生的父親說,年年都去舉那個石滾子沒有什麼意思,今年我來一出新招。

曹老板正要問有什麼新招。話還沒有出口,就隻見三先生的父親一個鷂子翻身,縱身躍過了店鋪裏那排近四尺高的曲尺櫃台,大叫一聲“脹死囉!”本來是一句戲言,以博得在旁的師傅夥計們一笑。哪曉得在一片喝彩聲中,三先生的父親竟然在櫃台外麵的鋪地方磚上撲騰了幾下,就雙腳一伸一曲的不再動彈了。等到大家反應過來上前去扶他時,他已經隻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這時,旁邊的人都在議論紛紛,說是不是喝醉了酒?

隻有那位見多識廣的賬房先生拈了拈須,對曹老板說:“老板,不是喝醉了酒,一定是腸斷了。”不管旁邊的人怎麼說,三先生的父親就是躺在鋪地方磚上沒有動靜。一位正值盛年的刨煙高手,就這樣在樂極生悲之中意外地不辭而別了。三先生祖上一脈相承下來的這門獨活絕招,也就這樣的失傳了。

當時,三先生雖然從小就隨他父親在刨煙作坊廝混,但他畢竟隻是一個孩子,年幼體弱,還隻是一個打打下手的拉刨工。他父親原本打算再等兩年,就向他傳授這門手藝,沒想到夙願未酬就撒手西歸了。三先生自然也就沒有學到這門絕招。

好在萬盛煙行的曹老板也是一位仁義之人。想到自家的這爿門麵,能從祖上支撐到現在,曆經幾代人的繁華,在這饒州城的同行中出盡了風頭,全仗他父子幾代人的好處。為人在世,講究的都是“良心”二字。刨煙師傅雖然不期而終,但他的兒子三先生還在;再說,店裏還有上百十號師傅夥計,不能寒了他們的心。於是,曹老板不但花了大錢厚葬了這位死去的師傅,而且讓三先生改行到了賬房,做了一名端茶倒水,取火接客的夥計。

幾年之後,萬盛煙行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經營煙行之外,還兼營糧食和竹木生意,一夜之間,就成了饒州城裏的首富。同行人都說,萬盛煙行的曹老板是善有善報,才有今天的富貴。曹老板聽了之後,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兩年之後,又把三先生由一名夥計,提升為一名朝奉,專門在賬房幫忙料理銷售業務。

曹老板的這一舉動,一時又在饒州城傳為美談,又收買了許多忠心耿耿的人心。從此,三先生就開始活出了個人樣來。

三先生之所以能受到曹老板的青睞,成為萬盛煙行的一名朝奉,除了他祖上幾代人的陰功陰德之外,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先生本人天生就是一個做朝奉的料。

三先生雖然出身卑微,卻生得耳大麵白,一表堂堂,天生一副富貴相。加上又天資聰敏,能說會道,小時候也上過兩年私塾,識得幾個字,而且還無師自通地撥得一手好算盤。這一切都讓曹老板看在眼裏,覺得他是一塊可琢之玉,就做了個順手人情。如果是個五大三粗的粗蠻笨拙之人,就不見得有這等運氣了。後來,有了在賬房中幾年的磨練,更讓他麵目一新。

萬盛煙行的賬房是整個煙行中最熱鬧的地方。後來生意大了,這裏更是一天到晚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在耳濡目染之中,三先生的談吐舉止也就漸顯出一種儒雅之風,活脫脫的透出一副文人書生的斯文相。看到三先生這般出息,曹老板心中也是暗暗稱奇,心想這真是雞窩裏飛出了金鳳凰。盡管三先生沒有像祖上的幾代人那樣,有一手獨活絕招,但同樣深得老板器重。生意場中,什麼樣的角色都是要的。送往迎來,自然少不了這樣一位人物。加上三先生從小混跡煙行,這麼多年來,對於這種生意的行情門道,時價成色,自然也就無師自通,一看就八九不離十了。所以沒過幾年,三先生不僅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朝奉,而且差不多成了曹老板的左膀右臂,萬盛煙行的許多重大舉措,都要找他商量,聽他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