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綿的丘陵之間,密林掩映著一個小山村,山村三麵環山,青山環白水,景色美麗,就叫山水村。村中有條河,從西山流來,向東南流去,到了村中間又分成三支,貫穿全村,名西山河。
小橋流水,阡陌縱橫,又有雞犬相吠,老少怡然自樂,倒是頗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此時正值秋收,麥田裏都是忙碌的村民,鐮刀飛舞,極有韻律。偶爾一陣山風吹來,村名競相起身,迎著山風,享受著難得的清涼。
在一片不大的地裏,正有一個十餘歲的小子,撅著屁股正在那蠻幹,那和他一般高的鐮刀也是揮的有模有樣。
“西山的藥材呦…北山有樹…”
“南山河的泥鰍呦…野山雞呦…”
本來還哼著歌謠的小子忽然停了。
“爹,為什麼老是唱泥鰍、魚、雞啊”
“那是我村裏祖傳的吃三寶啊。”
“那木材…”
“那是祖傳的錢三寶。”
“爹,咱們今天吃什麼啊?”
“香椿魚”
“奧”
“為什麼叫香椿魚啊”
“因為是用香椿葉做料啊”
“奧”
“哎呀,爹,那我趕緊抓魚去啊,要不然沒得吃了…”
本來幹的滿勁的小娃兒,立馬放下鐮刀,跑去抓魚去了。
“嗬嗬,臭小子,鬼機靈。”一中年直起腰來,嘟囔兩句。
中年人三十餘歲,身材修長,麵若刀刻。此人名為石山,乃是村中武教頭,使一把劍,極為厲害,曾單人打死過一隻黑熊。小男孩兒名叫石峰,為石山長子。
石峰今年十一歲,身體健康,四肢發達,叼根枯草,最會調皮搗蛋,是村裏的孩子王。石峰五歲開始習武,至今也有五年了,極是勤奮。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還有就是他的母親了。聽娘說,爺爺奶奶早在他來到這個世界前就已經去世了,什麼東西都沒留下。
父親一脈單傳,家中隻有父親一個男勞力,早幾年過得有些清貧。直到後來父親有了些本事,才慢慢好起來。即便如此,家裏人還是省吃儉用,農忙時更是忙不過來。這不,小小年紀,覺得練了幾年武,非要充個小大人,嚷嚷著是家裏的第二個男人了,看著爹娘忙碌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理應為父母分擔家務。跟著爹就來到了地裏。活呢不知道幹了多少,不過倒是喝了五次水,撒了七次尿,中間碰見村裏的小胖,拽著小胖教育了半天,看樣子要樹立個好榜樣。
這會兒,正撅著屁股河裏抓魚呢。不知技術不好還是怎麼地,這日上三竿也沒見著魚,嘴裏直嘟囔“魚呢魚呢,爹,河裏的魚是不是都被抓走了,咋沒魚呢?”
“行了,臭小子,別磨蹭了,回家吃飯了。”石山將割好的麥子放到牛車上,催促說道。
“哎,知道…哎呀!爹你看,好大一條魚啊,啊,這兒還有一條…”石峰一聽爹叫,立馬大喊。順手將魚扔到筐裏,撅屁股就去推車了。
………
嫋嫋炊煙升起,彌漫山間,已經是到了晚飯時間。村西最邊上有戶人家,正好麵河而居,這時傳來一女子聲音:“老二老三,看看你爹來了沒有。飯熟了。”
“奧。”說著倆小孩兒就到了門口。先是一小姑娘,紮倆小辮,穿著青布小褂,蹦蹦跳跳的跑到河邊。後頭跟一光屁股小孩兒,邊跑還邊吸鼻涕。這是石峰的妹妹石小蓮,和弟弟石小峰。
“姐,爹和哥咋還不回來啊?”小屁孩兒摸把鼻涕,問道。
“不知…哎…來了來了,那呢。”小女孩兒指著大路興奮地道。
隻見一個人趕著牛車,慢慢走來。還有一個半大小子坐在麥垛上,拿根棍吊著兩條魚,正在那兒興高采烈的晃悠著。
“爹,吃飯了。”走得近了,小女孩兒迫不及待的說道。
“嗯。給你娘說,今天抓了兩條大鯉魚,晚上燉魚吃。”石山衝著兩小孩兒說道。
“嗯,爹。”
“給,小蓮,接著,廢了好大勁呢。”石峰晃晃悠悠的將魚交給妹妹,就幫著父親卸車去了。
…………………
“給,今天累了,多吃點兒。”娘將一塊魚肉放到石峰碗裏。忍不住又問問割傷沒有,累著沒有,摸摸這兒摸摸那兒。石峰一時也沒法吃飯了。
“行了,練武之人,哪有那麼弱,身上不帶點疤還怎麼打獵啊,還讓不讓吃飯了。”爹也是無奈的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