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預定任期(1 / 2)

薛朗沒答太子與秦王的驚歎,而是緩緩地交代事由:

“春天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雪,秦王攻打劉黑闥受此影響,甚至有失利和損失。那時,臣在葦澤關,寒冷的氣候,十分難耐。向殿下打聽我朝有何禦寒之物時,才知道竟然沒有棉花……也就是白疊子彈製的棉襖、棉被這一類,細問之下才知道,在我朝,因不得其法,白疊子仍作為奇花異草,用作觀賞之用。而在異國,棉花乃是冬日必備之物,就算是普通人家,不管南方還是北方,皆會製上幾床棉被留作冬日禦寒之用,是十分平常的東西。而棉花,隻要氣候適宜,卻是十分易種的作物。”

來的時候,平陽公主就提醒薛朗,不要對聖人的留任推辭太多,以免衝撞聖人,讓聖人覺得不識好歹。

為解決這個問題,薛朗冥思苦想,想出來的就是棉花這個東西。棉花的試種,於家國社稷皆有益。用這個作借口,想來李淵也說不出什麼,還隻會嘉獎他,也不會對平陽公主有什麼想法。

現在來看來,果然一切都如意料之中一般。薛朗表示機智如他,點讚!

李淵急忙問道:“何等氣候才適宜種植棉花?請卿家教我!”

李淵也不喊白疊子,跟著薛朗改喊棉花了。薛朗連忙道:“不敢,微臣這就告之聖人。”

我國自古以來的棉花產區,分為三個地區,一個是黃河流域棉產區,一個是長江流域產區,還有一個就是西北內陸棉區。

這三個產區,以唐朝的現狀及疆域,基本隻有第一個產區可以推廣,第二個產區人口稀少,朝廷都還沒開發呢,第三個產區更不用說,現在那裏還不是唐朝的疆域,朝廷管不到。就算是已經第一個產區,都還有劉黑闥在作亂,所以說,朝廷想推廣種植棉花,還任重道遠呢。

薛朗道:“稟聖人,關於棉花的種植條件,棉花喜溫喜歡日照,怕濕怕冷怕霜凍,怕陰雨漬澇,怕幹旱高。有句順口溜,說得很直觀。說‘棉花從小是個病漢子,長大是個藥罐子,到老變成錢串子。’依臣一路行來觀察所得,齊魯、冀、豫之地,是最適宜種植的;其次,關中、幽州等地也可以種植。其實最適宜種植棉花的是西域諸國的氣候,所以,高昌國才會有那麼多棉花產出。”

李淵點點頭,道:“葦澤關試種棉花,進展如何?”

薛朗道:“稟聖人,目前一切順利,等微臣回去,差不多就可以采收了,屆時核算一下產量。因為是第一年試種,微臣雖說知道棉花,於種植管理上其實並不精通,今年的種植管理,乃是公主從京中抽掉了兩名培植白疊子的花匠前去,大家一起商量著試種。今年有了經驗,明年再試試增加種植麵積,於種植過程中汲取經驗,改進技術,這是須得耗費時日的事情,急不來。”

李淵道:“既如此,卿家且先回葦澤關,待明年春日,京城附近你盡管挑選適宜的土地,把紅薯、土豆、棉花一起試種,交由卿家你主管。在長安,朕定當把所有擅長培植棉花之花匠給卿家找來,爭取早日實現棉花之高產。”

這是給薛朗劃定期限,也是對薛朗的看重。薛朗心中其實還是不太願意,最好是明年過後再來京師。曆史記載,公主殿下亡故於武德六年,具體是年初還是年中或是年底,根本就沒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