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平凡的小事往往隱藏著很深的道理。滴水可以藏海,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及時發現並找出那些反常現象背後的東西,才是我們獲得成功的關鍵。多一些機智運用,多一些創新能力施展,我們將贏在最後。

愛迪生救媽媽

愛迪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發明大王”。憑著頑強好學的精神,他很小就掌握了許多科學道理。

愛迪生家裏很窮,他不得不靠賣報紙來掙錢補貼家用。一天,小愛迪生賣完報紙回到家,看見媽媽正躺在床上。

借著昏暗的蠟燭光,他發現媽媽臉色蒼白,額頭上都是汗珠,痛苦地咬著嘴唇。他知道媽媽一定是生病了,就趕緊去找醫生。醫生來了。看過病,醫生皺著眉頭說:

“孩子,你媽媽需要馬上手術,可是,這裏太暗了。如果等我回去把燈取來,她的病情就可能惡化!

這怎麼辦呢?”

愛迪生著急地哭了起來。他看著正在燃燒的蠟燭,忽然有主意了。

他把家裏所有的蠟燭都找了出來,一支支都點燃了,說:“醫生,現在可以了嗎?”醫生搖了搖頭:

“孩子,還是不行。”

愛迪生想了想,又把家裏所有的鏡子擺成一個弧形,放在蠟燭後麵,讓鏡子把蠟燭光都反射到媽媽的床上。這一下,蠟燭光變得異常明亮,醫生順利地為愛迪生媽媽做完了手術。

愛迪生的媽媽終於得救了。

雖然身體很辛勞、很勞累,但隻要是發自於內心,也要去做;即使有些事情沒有什麼利益可圖,但隻要有重要的意義,也要力爭把它做好。

學徒工當上科學家

法拉第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小時候,法拉第家裏很貧窮,父母沒有錢供他上學,法拉第很小就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廠當學徒工。

盡管工作很辛苦,可是,小法拉第很快就喜歡上了這裏,因為印刷廠專門印刷書籍,這給渴望讀書的小法拉第提供了多麼大的便利啊。

一天,一本新書《化學問談》送到廠裏來印刷,小法拉第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工友們都下班了,他就一個人靠著窗子,專心致誌地看起來。天黑了,法拉第還在讀著。

忽然,法拉第聽見有人敲窗子,原來是媽媽。法拉第驚奇地問:“媽媽,家裏出什麼事了嗎?您怎麼到這兒來了?”

看到小法拉第這麼喜歡讀書,媽媽很難過,要是能送小法拉第去上學多好啊,可是家裏實在太貧困了。媽媽心疼地說:“天黑了,你這樣看書會把眼睛看壞的。孩子,跟媽媽回家吧。”

法拉第激動地站起來,說:“媽媽,我今天發現了一門奇妙的學問!我一定要弄懂它,我多麼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啊。”

媽媽聽了,慈愛地說:“孩子,愛學習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天確實太晚了。”

法拉第戀戀不舍地放下書,跟著媽媽回家了。正是憑著這種頑強的精神,小法拉第自學成才,後來成為了一位大科學家。

有德行的人追求的是遠大目標,而小人追求的是眼前的一己私利。

體溫計的故事

有一天,正在威尼斯一所大學裏上實驗課的伽利略,問他的學生:“為什麼水的溫度上升時,裝在罐內的水會升高?”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這時候的水,體積增大了,所以會膨脹上升。一旦水冷卻了,體積就縮小,又會降下來。”

學生的回答又讓伽利略想起另一件事——一次,他去看病,一位醫生對他訴苦說:“伽利略先生,病人的體溫有高有低,可是我們卻沒有一個方法,能準確地測量他們的體溫,這樣診斷病情很麻煩,也很不正確,真讓人著急呀?”現在,學生的回答,使他深受啟發:水的體積會隨著溫度而變化,那麼,從水的體積變化上,不也可以測出溫度的變化嗎?

伽利略利用熱脹冷縮原理,在一根非常細的試管裏裝上一些水,抽出裏麵的空氣,然後把試管密封起來,並在上麵刻上刻度。他拿著試管來到醫院,讓一個正在發高燒的病人用手握住試管。很快,試管裏麵的水開始上升了,超出了攝氏37度……。

這樣,伽利略發明了最早的體溫計。後來,人們又用水銀代替了水,現在,又有人發明了電子體溫計。

追求真理的人,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去做。

敢於思考的牛頓

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劍橋大學學習力學時,有個結論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公元前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亞裏士多德,曾對物體運動做過的結論:“一個使物體運動的力消失後,這個運動的物體便靜止下來。”這個結論被人們接受,已有兩千多年了。

一天,牛頓看見一個人正推著一輛小車。他用力推一下小車,便撒開手,小車便自己向前跑一段路;等小車要停下來時,那人就再用力推一下小車。他反反複複地,像玩一樣推著車。牛頓邊看邊想:“怎麼不對呀!按照亞裏士多德的結論,一旦手離開小車,小車便要靜止。但很明顯,這小車沒有立即停下來,自己仍能跑一段路。難道這個結論錯了?”

牛頓回到家,馬上做起實驗來。他分別在平坦和凹凸不平的路上推小車。結果,小車在不平的路上,用力一推,沒走多遠就停下來了;而在平坦的路上,小車卻能跑很長的一段路。牛頓的結論說:“假如小車被推一下,前麵沒有摩擦,也沒有力阻擋它,它會一直跑下去的。而一輛靜止的車,沒有力去推它,它會永遠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