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妙趣,散落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幽默的妙用,伴隨著人生的每個瞬間。批評本是傷人的事,簡單生硬往往使矛盾衝突,常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如果用幽默的形式傳遞信息,表示自己內心感受和真實想法,常會收到出人意料的結果。
1.巧用幽默來表達看法
下麵例子中的情況似乎是司空見慣的:差不多在任何情況下,以富有幽默感的評語來代替抱怨,都可以使你得到比較周到的服務,包括從餐館點菜,到抗議商店出售偽劣的商品。請看下麵一段對話:
有一次,安德魯到一家旅館去投宿,旅館職員說:“對不起,我們的房間全部客滿了。”
安德魯問:“假如總統來了,你可有房間給他?”
“當然有!”職員說。
“好。現在總統沒來,那麼你是否可以把他的房間給我?”
結果是安德魯得到了房間。當我們需要把別人的態度從否定改變到肯定時,幽默力量具有說服效果,它幾乎是一種有效的特殊處方。
托馬斯·卡萊爾對幽默的理解可以說是具有真知灼見的。他說:“真正的幽默是從內心湧出,更甚於從頭腦湧出。它不是輕視,它的全部內涵是愛和爭取被愛。”他還說:“幽默力量的形成主要在於我們的情緒,而不在我們的理智。你的幽默力量是你,是你以愉悅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你。它表達出你個人的真誠,你心靈的善良,你對別人、對生活的愛心。你能夠真正掌握幽默這種力量,那麼你也能夠表現不平凡的作為,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有人認為幽默隻是一種輕浮,是巧舌如簧。這種人把生活搞得幹澀而痛苦,他不懂得幽默,也就從來不會實現精神上的超越。一個毫無幽默感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難最多,對自己、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
當然,如果把幽默作為攻擊、諷刺、傷害、或是責備他人的武器,那麼隻會殺死別人的感情,最終也殺死自己的感情。這樣的幽默是酸溜溜的,毫無可取之處,而你將在別人心目中變成一個幹癟而可怕的人。
所以,真正的幽默不僅是在嚴肅與趣味之間達到相互的平衡,而且是要剝去虛假的“關心、愛護的外衣”,在愛與爭取被愛的前提下擺脫不健康的“情緒”,認真思考一下自己錯誤的想法、膚淺的觀點和時而偏差的價值觀,進而使我們的身心和周圍的一切達成更和諧、更融洽的氛圍,實現更好的人際溝通。
在公共汽車上,乘客和售票員經常處於對立的局麵,一點小事都會引起激烈的舌戰。如大腿被門夾住了,報站名沒聽到,錯過站的乘客慌慌張張地擂門大叫:“售票員,下車!”
而售票員瞪眼瞅他,正在醞釀幾句一鳴驚人的奚落話。
如果這時有一位乘客及時插嘴說:“售票員不能下車。售票員下車了,誰來售票?”
不僅那位錯過站的乘客會報以微笑,可能連售票員也會變得和顏悅色起來。
不消說,我們希望和幽默的人一起工作,我們願意為具有幽默感的人做事。小姐們喜歡選擇天性詼諧幽默的男人做丈夫,學生渴望老師把枯燥的學問講得妙趣橫生。同樣,我們要求商場和工廠的經理人才應具備幽默,更希望政府官員多一點幽默感。政治家在競選時不忘多多利用幽默,小孩子也會因為父母創造的幽默環境而心智活潑健康。此外還有文學、音樂、繪畫、雕塑、戲劇等等藝術,無一不是在追求幽默。
這一切足以說明,幽默是一種文明,它產生在人們的愛與爭取被愛的基礎上,是人們改善自己和麵對生活困境時所產生的一種需要。
2.用幽默含沙射影地表達觀點
在社交中,避開與他人的正麵衝突,巧用他物加以發揮,幽默地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往往能得到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傳說古代有一種動物,長期潛在水中,善於口中含著細沙以擊射附近的人,假如得逞,那個人的生命便受到危害。與傳說中那種精靈的惡作劇不同,我們這裏借用“含沙射影”一語來指代一種行之有效的幽默技巧。
含沙射影的幽默是當事人巧妙利用某一事件或場景為基點,將自己的觀點用常規的邏輯順序推導出來,從而在諷刺、挖苦中叫人感受愉悅的幽默效果。
這種技巧與我們所熟知的“借題發揮”幽默術有些相類似,但嚴格說來還是有區別的,相比較而言,前者更具譏諷和嘲弄的意味,因而很容易在暢然一笑之後給人以教益和啟迪。我們先來分析一則:
過去有個茶館老板的妻子結婚2個月,就生了一個小孩,親朋好友都趕來祝賀。茶館老板的弟弟也來了,他拿來了自己的禮物——紙和鉛筆。老板謝過了他,並且問:
“賢弟,給這麼大的小孩兒贈送紙和筆,不太早了嗎?”
“不,”弟弟說,“您的小孩兒太性急。本該10個月出生,可他偏偏2個月就出世了。再過5個月,他肯定會去上學,所以我才給準備了紙和鉛筆。”
包括弟弟在內的所有當事人,對茶館老板的“早”得貴子無疑是有類同的看法的,隻不過大多數人是心照不宣而已。而好事的弟弟偏偏要“哪壺不開提哪壺”,當眾揭發出老板夫婦的醜。在這當兒,老板的疑問給了他一個借題發揮的機會。為了達到諷刺和幽默的目的,弟弟首先否定了老板的疑問,並緊接著根據事情的表象亮出了自己的看法:不是老板或老板娘行為的不檢點使孩子這麼快出生,而是“您的小孩兒太性急”。這樣似乎得出了虛假的結論,但這並無妨於含沙射影術的運用,下麵,弟弟在這一謬論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推測,並最終證明了自己之所以要送給小孩子紙和筆的“遠見”。
由此可以看出,在該種技法中,利用貌似“合理”的推理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然後再將這個謬論作為進一步推導的前提,而其結論必然也是荒謬的。所以應當注意,在含沙射影幽默術的應用中,幾乎始終是在與一係列在本質上錯誤的結論相周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種幽默法所具有的旁敲側擊的諷喻效果。
在上麵的例子中,弟弟的用意顯然是在於以“小孩兒太性急”為沙而射“嫂子未婚先孕”之影。前者是虛,後者是實,二者相得益彰,幽默效果也就自然形成了。
給人以教益和啟迪是含沙射影法的另外一個特點,這是由於該方法的應用一般都有頗強的針對性。比如在主題的選擇上要有所強調,這樣有利於此後的論述乘勢而發,而不流於空泛。既給人以輕鬆,又讓人產生長時間的冷靜思索,這兩者的巧妙結合是含沙射影幽默法的情趣之所在。
借助他物,含沙射影地表達自己不便表達的觀點,把自己的信息傳達出去,不僅達成了自己的目的,還製造了幽默含蓄的喜劇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含沙射影的幽默法在運用上,一定要注意場合和分寸,超出了這個界限,不僅使幽默本身失去意義,還有可能傷害和他人之間的感情。
3.運用幽默表達真正意圖
在一家食品店裏出現了下麵這幅情景:
一個小男孩站在低低的櫃台前麵,凝視著一盒打開了的巧克力餅幹。
“喂,小孩,你想幹啥?”食品店老板跟他打趣問道。
“哦,沒什麼。”
“沒什麼?我看你好像是想拿一塊餅幹。”老板說。
“不,你錯了!先生,我是想盡量不拿。”小男孩頑皮地回答。
老板不禁被他的機智和可愛逗得哈哈大笑,於是送給他一盒餅幹作為“嘉獎”。這位聰明的小男孩也正是利用了這種異曲同工的幽默技巧。本來他對美味望眼欲穿,饞得直流口水,但並不直說,而是直話曲說,“實話”巧說,表麵上看去似乎是否定了老板的話,實際上等於將自己的意圖變了個方式表達出來而已。
小孩子似乎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以幽默力量來溝通,或借此達到目的。例如,小孩可能向父母要求一樣他並不想得到的東西,以期得到他真正想要的東西。如下麵這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