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個好運氣。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語,為了熟練語言,她花了三年的時間。在波多黎各的日子,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訪,隻是有一家通訊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國去采訪暴亂,連差旅費也是自己出的。在以後的幾年裏,她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被人辭退,有些電台指責她根本不懂什麼叫主持。
1981年,她來到了紐約一家電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這個時代。為此她失業了一年多。
有一次,她向一位國家廣播公司的職員推銷她的傾談節目策劃,得到他的首肯。但是,那個人後來離開了廣播公司。她再向另外一位職員推銷她的策劃,不久後,這位職員突然對此不感興趣。她找到第三位職員,要求他雇傭她。此人雖然同意了,但他卻不同意搞傾談節目,而是讓她搞一個政治主題節目。
她對政治一竅不通,但是她不想失去這份工作,於是她“惡補”政治知識。
1982年夏天,她主持的以政治為內容的節目開播了,憑著她嫻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風格,讓聽眾打進電話討論國家的政治活動,包括總統大選。
這在美國的電台史上是破先例的。
她幾乎在一夜之間成名,她的節目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政治節目。
她叫莎莉·拉斐爾。現在的身份是美國一家自辦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曾經兩度獲全美主持人大獎。每天有800萬觀眾收看她主持的節目。
在美國的傳媒介,她就是一座金礦,她無論到哪家電視台、電台,都會帶來巨額的收益。莎莉·拉斐爾說:“在那段時間裏,平均每1.5年,我就被人辭退1次,有些時候,我認為我這輩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隻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這一半就越大,我相信終會有一天,我會贏了上帝。”
上帝隻掌握了一半,另一半在我自己的手中。
火光
[俄羅斯]柯羅連科
很久以前,在一個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亞一條陰森森的河上。船到一個轉彎處,隻見前麵黑壓壓的山峰下麵,一星火光驀地一閃。
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好啦,謝天謝地!”我高興地說,“馬上就到過夜的地方啦!”
船夫扭頭朝身後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為然地劃起槳來。
“遠著呢!”
我不相信他的話,因為火光衝破朦朧的夜色,明明在那兒閃爍。不過船夫是對的:事實上,火光的確還遠著呢。
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點是:驅散黑暗,閃閃發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劃幾下就到了……其實卻還遠著呢!……
我們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劃了很久。一個個峽穀和懸崖,迎麵駛來,又向後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遠方,而火光卻依然停在前頭,閃閃發亮,令人神往,——依然是這麼近,又依然是那麼遠……
現在,無論是這條被懸崖峭壁的陰影籠罩的漆黑的河流,還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經常浮現在我的腦際。在這以前和在這以後,曾有許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馳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卻仍然在那陰森森的兩岸之間流著,而火光也依舊非常遙遠。因此,必須加勁劃槳……
然而,火光啊……畢竟……畢竟就在前頭!……
必須加勁劃槳,火光畢竟就在前頭!
鑽石寶藏
[美]鮑勃·摩爾
一百多年前,美國費城的六個高中生向他們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學多才的牧師請求:“先生,你肯教我們讀書嗎?我們想上大學,可是我們沒錢。我們中學快畢業了,有一定的學識,您肯教教我們嗎?”
這位牧師名叫R·康惠爾,他答應教這六個貧家子弟。同時他又暗自思忖:“一定還會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他們想學習但付不起學費。我應該為這樣的年輕人辦一所大學。”
於是,他開始為籌建大學募捐。當時建一所大學大概要花一百五十萬美元。
康惠爾四處奔走,在各地演講了五年,懇求大家為出身貧窮但有誌於學的年輕人捐錢。出乎他意料的是,五年的辛苦籌募到的錢還不足一千美元。
康惠爾深感悲傷,情緒低落。當他走向教堂準備下禮拜的演說詞時,低頭沉思的他發現教堂周圍的草枯黃得東倒西歪。他便問園丁:“為什麼這裏的草長得不如別的教堂周圍的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