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細節是一種功力(1)(1 / 3)

洞察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它,需要長期的積累。

認真的米開朗琪羅

肖陽

米開朗琪羅是人類史上傑出的藝術大師。他無論雕刻或是繪畫,速度都很慢,總是花許多時間在那裏沉思、推敲、琢磨,力求作品的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訪米開朗琪羅,看見他正為一個雕像做最後的修飾。然而過了一段日子,友人再度拜訪,看見他仍在修飾那尊雕像。

友人責備他說:“我看你的工作一點都沒有進展,你動作太慢了。”

米開朗琪羅說:“我花許多時間在整修雕像,例如讓眼睛更有神、膚色更亮麗、某部分肌肉更有力等。”

友人說:“這些都隻是一些小細節啊!”

米開朗琪羅說:“不錯!這些都是小細節,不過把所有的小細節都處理妥當,雕像就變得完美了。”

把所有的小細節都處理妥當,雕像就變得完美了。

一生磨一鏡

柏亞飛

有一個初中畢業的青年農民,來到一個小鎮,找到了一份替鎮政府看門的工作。他在這個門衛的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個小鎮,也沒有再換過工作。

也許是工作太清閑,他又太年輕,需要打發時間。他選擇了又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樣的專注和細致,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了,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別人的都要高。借著他研磨的鏡片,他終於發現了當時科技界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從此,他聲名大振,隻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來是高深莫測的“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拜會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大名鼎鼎,活了90歲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他老老實實地把手頭上的每一個玻璃片磨好,用盡畢生的心血,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於他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學也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前景。

一生隻磨鏡片,卻從他的鏡片裏看到了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一雙手的態度

流沙

有些感動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一個輕鬆的場合,一個女孩向我敬酒。看時,卻見她雙手捧著酒杯。

不需看她臉,也不必去推敲她的內心,就憑這雙手,我就讀出了修養、尊重和真誠。

那杯酒喝得很愜意,也是迄今為止我認為最值得喝的酒。

赴過多少次宴席,和多少人在一起坐過,但能留下記憶的隻有這雙手。雙手捧著酒杯,儀態大方地款款對你說:“我敬你一杯。”誰在乎敬酒用單手還是雙手?再想想自己敬酒時用單手還是雙手?

我的記憶中隻有她了。對每個人,即使對她熟稔的人也如此。

那隻是一個細節,隻是一雙手的姿勢,但足以成為一種態度。

我們在乎別人的言辭、臉色、體態和笑容,有誰在乎過這一雙手的態度?手,它除了取物、握手、攻擊,靈魂也在上麵。

有些感動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我們在乎別人的言辭、臉色、體態和笑容。手,它除了取物、握手、攻擊,靈魂也在上麵。

珍惜每一分鍾

深夜,危重病房裏,癌症患者迎來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分鍾,死神如期來到他的身邊。

隔著氧氣罩,他含糊地對死神說:“再給我一分鍾,好嗎?”

死神問:“你要這一分鍾幹什麼?”

他說:“我要用這一分鍾,最後一次看看天,看看地,想想我的朋友和敵人,或者聽一片樹葉從樹枝上飛落到地上的那一聲歎息;運氣好的話,我也許還能看到一朵花兒的美麗盛開……”

死神說:“你的想法不壞,但我不能答應你。因為這一切,我都留了時間給你欣賞,你卻沒有珍惜。在你的生命中,我從來沒有見過你像今天這樣珍惜一分鍾。不信,你看一下我給你列的這一份賬單:

“你60年的生命中,你有一半時間在睡覺,這不怪你,這30年權且算是我占了你的便宜。

“在餘下的30年中,你歎息時間過得太慢的次數一共是1萬次,平均每天一次,這其中包括你少年時代在課堂上、青年時期在約會的長椅上、中年時期下班前和壯年時期等待升遷的仕途上的歎息。在你的生命中,你幾乎每天都覺得時間太慢,太難熬,你也因此想出了許許多多排遣無聊、消磨時間的辦法,其明細賬大致可羅列如下——“打麻將(以每天2小時計),從青年到老年,你一共耗去了6500小時,折合成分鍾是39萬分鍾。

“喝酒,每頓以1小時計(實際遠非這個數),從青年到老年,也不低於打麻將的時間。

“此外,同事之間的應酬,上班時間閑聊,上網玩遊戲,又耗去你不低於打麻將和喝酒的時間……“還有……”

死神想繼續往下念的時候,發現病人的生命之火已經熄滅了,於是長歎一口氣說:“如果你活著時,能想著節約一分鍾的話,你就可以聽完我給你記下的賬單了。真可惜,我辛辛苦苦地工作又白費了,世人怎麼都是這樣,總等不到我動手,就後悔得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