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曹雪芹烤白薯(3 / 3)

在商品大潮衝擊下,許多書商找上門來要以高價“買斷”《紅樓夢》的出版權。但是也有條件。

“老曹,你幹脆把書名改成《續金瓶梅》得啦!”

曹雪芹嚇了一跳。當然不行。

另一位書商說,“關鍵是內容還不夠勁兒。我看您也甭費大事兒,就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加加工:初試雲雨情,寫具體點兒,少男少女嘛,那是什麼滋味兒?什麼感覺?多描幾筆。賈珍跟兒媳婦秦可卿,賈蓉跟嬸嬸王熙鳳,這些框架都留有很好的茬口,大可作文章,不要寫得這麼含蓄嘛。妙玉被土匪搶走之後怎麼樣了?光寫‘輕薄’一番不行,放開了描寫呀!賈寶玉在饅頭庵捉奸,抓住了秦鍾跟小尼姑智能兒,此處怎麼一筆帶過了呢?可惜呀……其實,我看您這部稿子,處處都留下了茬口,就像焦大說的,除了門外一對兒石獅子幹淨以外,寧國府、榮國府裏的男男女女都不幹淨--您就把這些不幹淨的玩藝兒都大膽寫出來--暴露封建社會嘛,有什麼不好呢?”

別的書商提出來的要求也都大同小異,隻要再加加工,《紅樓夢》一定能成為暢銷書,作者一定能撈一大筆稿費,甭跟國營的出版社生閑氣,“買斷”之後一切都甭再操心!

然而曹雪芹不肯如此“加工”,也沒把《紅樓夢》的版權賣給書商。

北京文聯、作協的領導老宋和老趙也為《紅樓夢》的出版問題而焦急。

他們著急有幾層原因。一是文聯在和平門蓋了新宿舍樓,紅屋頂,端木蕻良寫文章幹脆稱之為“和平門紅樓”,以表示自己對《紅樓夢》的喜愛。又因為他和曹雪芹都住進這座紅樓,當了近鄰,交談方便,過往密切,他正在寫的長篇巨著《曹雪芹》

第一、二、三卷已接連在海內外出版發行,影響很大;而曹雪芹的《紅樓夢》卻久久未能出版,豈非咄咄怪事?二是同住這座紅樓的許多作家都用上了電腦,張潔最早,陳建功最熱心,他們也非常喜愛《紅樓夢》,更為這樣的難以出版而打抱不平,便由陳建功出了個餿主意,將《紅樓夢》手稿輸入電腦,發動擁有電腦的同行分頭複印,裝訂成冊,隻收成本費,做為“內部資料”和“非盈利品”發售,以擴大影響,而且,據說陳建功還用“軟盤”拷貝了若幹份,出國講學時送給了西歐、北美、東瀛的漢學家或中國通們。第三件事最令老宋、老趙汗顏,是因為不少漢學家如法國的李冶華夫婦,泰國的他威卡拉迪洛夫婦已將《紅樓夢》翻譯成外文,並且成立了不少“紅學研究會”,造就了成百上千的紅學家,紛紛邀請曹雪芹及其領導人老宋、老趙、鄭雲鷺、高玉琨和國內的紅學家端木蕻良、雷加、張潔、陳建功等出國去進行紅學交流。去不去呢?

事急矣。《紅樓夢》再不出版,對上對下、對內對外、對左對右,都不好交待了。老宋、老趙這才想了個絕招兒,跟出版社簽訂合同:願以文聯、作協的全部桌椅板凳、書櫃、暖水瓶為抵押品,請求快速出版曹雪芹的《紅樓夢》;上市後如若賠錢,全部家當任憑出版社拍賣。

曹雪芹感激涕零,主動加一條款:作者的全部稿費用來買書,以彌補新華書店征訂數之不足。

這大概是最佳方案了。然而還會節外生枝。

出版社的女會計前來查看桌椅板凳,認定這些舊家具值不了幾個錢,根本不配登上拍賣行的大雅之堂。她告訴曹雪芹,“唯一的辦法是您去拉10萬元讚助款,認購5000套《紅樓夢》,我們也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出書了。您應理解,出版社已層層承包,如果出了賠錢的書,連責任編輯的獎金都沒了。咱不能讓個人經濟上吃虧呀!”

曹雪芹連忙點頭表示理解,可又麵帶難色,“我並不認識什麼大款,上哪兒去拉讚助呢?可惜的是,我那有錢的大姐元春早已故去,北海靖王下落不明,鳳姐兒放的高利貸實屬違法……會計小姐,我不是已經提出用稿費買書了嗎?”

“稿費沒有多少,納稅之後就更少了。”女會計直搖頭。

“納什麼稅?”曹雪芹一驚。

“個人收入所得稅呀。”

“這稿費我分文不取,個人沒有收入哇!難道還要納稅不成?”

“難怪林黛玉說您是個呆頭雁!”女會計笑著打手勢,從左邊衣兜裏掏出錢來放進右邊衣兜裏,同時講解著,“雖然這筆錢都由我一人經手,可是,您看明白:從左邊口袋掏出來的錢是付給您的稿費,既然是稿費就得納稅,而且沒有交到您的手裏之前就由我們先把稅金扣除,這是稅務局的規定;裝進右邊口袋裏的錢已經少了大約20%,這才是您買書的錢。將來您如果再賣這批書,別忘了,一定得申請營業執照,交一筆錢,賣書所得也還要再納一次稅!”

曹雪芹真的變成了“呆頭雁”,沉默良久,才問,“會計姐姐,教教我,還有沒有實惠點兒的好辦法呢?”

女會計見他叫“姐姐”,知道這個濁物又要犯癡呆病了,便沒好氣兒地說,“有!大學教授能去賣餡餅,你當作家的就不會去賣烤白薯嗎?那一定比你們爬格子寫小說來錢快而多!”

這就是大文豪站在大馬路邊上賣烤白薯的誘因。老宋、老趙恨透了那個女會計,認定是她成心給文聯、作協領導上眼藥。他們已經幾次把曹雪芹連同其帶軲轆的烤爐從馬路邊拽回院裏來,反複商量籌措這10萬元的辦法,也不得要領。倒是陳建功說,“至少,曹雪芹費勁巴拉地烤得了的白薯別再晾涼了哇!”他招呼張潔、鄭雲鷺等熱心人就在和平門紅樓裏強行推銷,造成家家猛吃烤白薯。以至有人私下裏勸曹雪芹,“您能不能賣點兒別的?譬如燒雞、鹽茶雞蛋什麼的,也好讓大夥兒換換口味呀!”

這天,薛寶釵又從門頭溝進城來探望曹雪芹。她已經來過多次了。這次打算直截了當地談判複婚和驅逐史湘雲的法律問題。無巧不成書。沒談幾句,曹家來了貴賓--退休的小學教師蒲鬆齡老先生千裏迢迢從山東乘火車專程造訪。又因趕上“打工潮”,車廂裏太擠,老先生一整天水米不打牙,饑渴難熬,史湘雲忙泡方便麵,薛寶釵也隻好暫停談判,先給他打水洗臉。

吃喝之後,蒲鬆齡說,“雪芹老弟,我寫的那本《聊齋誌異》也是出書難。前天夜裏小狐仙來至床頭坦誠相告:這種專寫鬼狐的書,要等到您蒲老身後50年方可出版,您就死了今生今世撈稿費這條心吧!”

曹雪芹沉默不語。薛寶釵脫口而出,“那,《紅樓夢》呢?”

蒲鬆齡說,“老朽就是前來報告這個不幸信息的。據小狐仙掐算,這《紅樓夢》的出版日期也在雪芹老弟身後的16年。”

曹雪芹仍然沉默不語。

薛寶釵聽得真切,複婚之事無須再議,一扭身就回門頭溝去了。路上,直在心裏痛罵賈環,“姨娘養的,懂什麼?專業作家的生活要趕上我那位礦工,至少還得等待16年哩。”

隻有史湘雲想得開,夜裏悄悄勸導曹雪芹,“小狐狸精算的卦還有準兒呀?寶釵這蹄子隻會攀高枝兒,走了更好。愛哥哥,我就不信《紅樓夢》不能出版!退一萬步講,就算等到21世紀,咱倆也才五十郎當歲兒呀,好日子長著呢。有句話:人生重晚晴。我看,烤白薯也甭賣啦,倒不如每天清早兒打打太極拳,練練晨跑,保住身子骨。反正愛哥哥月月領工資,寫不寫小說都不愁溫飽。”

話雖這麼說,可是曹雪芹仍然祈望天上掉下餡餅來--

能有哪位大款慷慨解囊,讚助10萬元人民幣以出版《紅樓夢》。

先富起來的廣東有句吉祥話:心想事成。這天,果然有兩位來自廣東的百萬富翁,是個什麼開發公司的董事長與總經理,讀了《紅樓夢》的手抄本之後深受感動,通知北京文聯和作協,願意獨家資助此書出版,條件是在北京的香港美食城舉行一次新聞發布會,要求曹雪芹夫婦親自蒞會,由電視台錄像並播出(這也就給他們的開發公司做了個少花錢的大廣告)。

這還不好說嘛!老宋、老趙喜出望外,立刻派車,陪同曹雪芹夫婦前去出席新聞發布會。雪芹與湘雲雖然尚未正式辦理結婚手續,但也顧不得許多了,打扮打扮,雪芹西裝革履,金利來真絲領帶,噴點兒冒牌古龍香水,湘雲身著旗袍,隻是沒穿高跟“花盆鞋”,沒梳“兩把刀”式的高發髻。

走進王府井的香港美食城,幾十位新聞記者立刻將他倆團團圍住,爭先恐後地問這問那,拾音棒如警棍般地紛紛伸到嘴邊,水銀燈照得眼花繚亂,攝像機和照相機的“唰唰”聲加“哢嚓”聲響個不停。一陣忙亂之後,曹雪芹和史湘雲被眾人簇擁著蒞臨新聞發布會的正廳,那兩位來自廣東的百萬富翁才哈哈大笑著上前迎接,講一口廣東味兒的北京話,或者是北京味兒的廣東話--從前,有句成語: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廣講官話。形容廣東味兒的北京話實在難聽,但還有情可原,人家正在推廣普通話嘛。現在,行情變了,有些北京人故意學大舌頭,講北京味兒的廣東話,更難聽,被稱為“鳥語”,聽了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哇!樓逮(老弟),薩呢喉(十年河)東,薩呢喉西呀!”搞得曹雪芹和史湘雲目瞪口呆,又百感交集,啼笑皆非、進退維穀……

原來,這附庸文雅、自願獨資讚助出版《紅樓夢》的董事長與總經理並非外人,正是“新興”的暴發戶賈璉和薛蟠。

一九九三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