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三位作家,張鷟、李肇、裴鉶,他們在《朝野僉載》、《唐國史補》、《裴鉶傳奇》中,為我們描繪了猩猩的有趣故事,可笑,機智,也可愛。
這是一群生活在安南(今越南)武平縣(宋朝周密的《齊東野語》卷十四中說是蜀國)封溪中的猩猩。這些小夥伴們,無憂無慮,長得很漂亮,像美人,尤其是聽得懂人的話,更神的是,還能知往事。
它們卻有致命傷,喜歡喝酒,還喜歡穿木鞋子。
看看它們是怎麼落入人們圈套的。
人們將酒和木鞋子放在猩猩要經過的地方。起初,猩猩們見了人這種行為,破口大罵:你們太壞了,你們這是引誘,我們才不上當!罵完,大家依依不舍地離開。過了一會兒,見沒有動靜,它們又來到酒和鞋子的邊上,大家試著穿上了木鞋子,很合腳啊,拓拓拓,真好玩!又商量了一下,還互相鼓勵:喝一點沒關係吧,反正人也不在了,也許人家是好意呢,我們又不喝醉,管他呢!於是,小夥伴就像水滸傳中,黃泥崗上押著生辰綱的那些公差一樣,不管楊誌怎麼勸,還是喝了酒,越喝越開心,喝著喝著,就不省人事了。腳上套著雙木鞋,走路踉踉蹌蹌,自然要絆倒了。
猩猩喜歡酒,但是酒量估計有限。有了這樣的弱點,捉拿猩猩,還不是十拿九穩的事啊。
人們將捉到的數百隻猩猩,一起關在用木欄做的檻牢裏。想吃就吃,每天吃幾隻,吃它的唇,猩唇可是名貴得很。但是,唇亡齒寒,唇沒了,猩猩們也活不了。
人們每次來牢裏捉猩猩的時候,眾猩猩的舉動是,它們一起將肥胖者推到檻牢口,大家還流淚滿麵,不舍地告別。
想知道它們這個時候會說什麼話嗎?布衣猜測不外兩個意思。
一個意思是,你長得結實,是人需要的那種,不是我們大家心狠,即便我們不推你,人也會在我們的群中將你找出來的,你就安心地去吧。
另一個意思是,反正我們都要死,我們的前輩有多少死在人的嘴上啊,你早死早解脫,不要有所顧慮了。因為它們能知道過去的事,知道曆史,曆史就是這樣的弱肉強食。
對於猩猩們這樣的結局,李肇評論說:爾形唯猿,爾麵唯人。言不忝麵,智不逾身。淮陰佐漢,李斯相秦。曷若箕山,高臥養真。
盡管你們的樣子像猿,麵孔像我們人類,但是,你們說的話不能讓你感到羞愧(罵人類引誘,卻又自願上當,就是沒有羞恥感吧),你們的智慧不能保護你們的自身(能知往事又有什麼用呢,隻是小聰明而已)。韓信輔助漢朝,李斯協助秦國,結局怎麼樣呢?還不都落個悲慘下場,這哪裏比得上你們隱居在深山,躲在高處修養身心來得愉快呢!
李肇是在說猩猩嗎?是的,但是有隱喻,這是說給人類聽的。對許多王朝來說,那些拚了命打天下的骨幹,隻可以同苦,不可以同甘。狡兔盡,良弓藏,世上隻有一個皇帝啊,這就是趙匡胤們杯酒釋兵權最好的解釋:我真是吃不好睡不香,萬一有一天,你們的部下也擁戴你們來個陳橋驛皇袍加身,你們怎麼辦?所以,最好是隱居在深山,與世無爭,修養自己。
當然,也有例外的猩猩。
這隻猩猩,還真有點像韓國的都教授。
有人送了一隻猩猩給封溪的縣令,送去的時候,籠子是用大頭巾蓋著的。縣令問:送的是什麼東西啊?人還沒回答,籠裏的猩猩先回答了:隻有小的我,還有一壺酒罷了。縣令笑了,這小東西,調皮呢,很喜歡它,就把它養起來。這隻猩猩真的很幹,能傳遞話語,代替縣令發指示,比人都強。
這位都教授深知自己的命運,所以,給它一個機會,他就展露自己,先聲奪人,這才贏得了縣令的喜歡。在工作生活中,他處處小心,顯示出它的成熟。人類之間,最難的是語言傳遞了,一不小心,錯解或誤解主人的意思,或者引起別人的不滿,那會引來多少麻煩,你能保證主人有足夠的耐心來聽你的解釋?能力超凡,更不能輕易賣弄,隻有掌握火候,恰到好處,你比人類聰明,你能保證人類不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