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德海峽兩側有三個國家,即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和吉布提共和國。這三個國家都處在熱帶,終年高溫,但是降水量非常少,屬於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這三個國家以高原為主,隻有在沿岸地區有少量的平原,幾乎所有的土地都被沙漠和半沙漠所覆蓋,沙漠特征明顯。
由於曼德海峽有許多暗礁和險灘,海岸陡直,所以其兩岸優良港口比較缺乏。位於峽口上的丕林島是海峽的天然良港,由於有著重要的交通和戰略地位,所以從1883年起就成為重要的船隻燃料補給站,後又成為海底電纜的中繼站。在丕林島上有飛機場,所以成為軍事要地。除此之外,在海峽外有兩個重要的港口,一個為也門共和國的首都亞丁灣,它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規模巨大的加油港;另一個是吉布提港,它是吉布提共和國的首都。在阿拉伯語中,吉布提的意思是“我的鍋”。因此,這裏可以將其理解為吉布提的地形像是一口鍋。由於這裏多火山,地殼不穩定,所以建高層建築是不可能的。因此幾乎家家戶戶都居住在阿拉伯式二層小樓和別墅中,地方特色非常明顯。
歐洲隧道上的海峽:多佛爾海峽
多佛爾海峽,在法語中被稱為加來海峽,它位於北大西洋東部英國東南岸和法國北部之間。西南以英國鄧內斯角和法國格裏內角連線同英吉利海峽為界,東北以英國北福蘭角和法國加來之間連線為界連北海。走線為東北—西南,航道較深,適合各種艦船的通行。另外,多佛爾海峽在國際海航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天都很繁忙。同時,如果想要從英國到其他歐洲國家,最短的距離就是通過多佛爾海峽。
相關史料記載,在第四紀冰期的時候,這裏曾經是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相連的地峽。大約在8000年前陸地開始下沉,冰川不斷消融,隨之造成海平麵不斷上升淹沒了這裏,最終形成海峽。海峽兩岸是白堊質峭壁陡崖,地勢非常險要,在懸崖峭壁中有很多地下洞穴。另外,海峽有著非常複雜的海底地形,多沙、礫和石塊,沿岸兩側和海峽中部有非常多的淺灘和礁石,對船艦航行非常不利。
從氣候方麵來說,多佛爾海峽地處西風帶,在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氣流的共同作用下,這裏霧天比較多。其中春季和夏季霧天最多。另外,多佛爾海峽氣候溫和濕潤,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為7月。當大陸氣流從東南方進入的時候正好為夏季,天氣炎熱,而冬季比較寒冷。雨、雪和雷暴天氣較多。全年多西南風,風力較大,冬季多西、西南大風,春季多北、東北大風。當盛行西南風或東北風時,海峽狹窄處風力可達8級。如果風力較大,海峽就會出現大浪、巨浪和湧。多佛爾海峽屬正規半日潮。漲潮流向東北,落潮流向西南。海流主要來自大西洋的東北向流。
每年通過多佛爾海峽的船隻數量特別多,通過多佛爾海峽,各個國家之間都有很多往來,如英國多佛爾與法國敦刻爾克、布洛涅之間,英國的福克斯通與法國的加來、布洛涅之間有火車、汽車輪渡和氣墊船來往……當海流和潮流都比較強的時候,英國東海岸的南流也在這裏彙合,水流特別複雜。在多佛爾海峽中有很多淺灘,不利於海上交通運輸。在海峽中,濃霧天氣非常多。由於海船航線眾多,而且沒有層次感,所以海難事故經常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海峽中的沉船數量已經令人毛骨悚然。為了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從1977年開始,多佛爾海峽開始使用分道通航製,東北向的船隻沿法國海岸航行,西南向的船隻沿英國海岸航行,並提供現代化導航設施和航海信息服務。這樣不僅使得海船航行更有秩序,更重要的是減少了海難事故的發生。為了解決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陸路交通問題,使海峽航行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在1988年9月,英法兩國建造一條英法海底隧道。在1990年10月30日,隧道被鑿通,從1994年5月6日開始,隧道正式通車,在11月14日隧道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條隧道在客運和貨運方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隧道的建成不僅大大縮短了列車在兩國間行駛的時間,而且還把英國和歐洲大陸連接起來。無論是在歐洲的政治、經濟還是在軍事上,這條海底隧道都有著重要意義,被稱為歐洲隧道。雖然隧道是在多佛爾海峽中,但是人們經常將其稱為英吉利海峽隧道。鑒於這種情況,人們通常把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合稱為英吉利海峽。英、法之間航運的暢通提供了條件。二戰時期,英國在海峽深處再次布設堅固的防潛障礙和水雪配係,除此之外,還設有艦艇和飛機監視。雖然設置了重重包圍,但是希特勒海軍艦艇仍時有闖過海峽的。在1940年,英法盟軍從敦刻爾克撤過海峽,通過艱苦卓絕地努力終於擺脫了德軍的追擊。在二戰結束之後,多佛爾海峽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重要戰略控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