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於思考的人從來不會消極被動地應付工作,他會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現象加以分析,這樣不但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更能很快地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和聯係,找到工作的方法,做起來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要學會思考其實並不難,關鍵在於“勤”,要多思考、常思考,養成勤思考的習慣。遇到困難的時候,決不能灰心喪氣,隻要勤動腦,多問幾個為什麼,就一定會取得進步。總之,不管是讀書,還是做其他事情,都應該勤於思考,經過思考得來的知識是極為寶貴的。
德國數學家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曆史上影響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
高斯非常善於思考,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在他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高斯的父親是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都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3歲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裏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裏的大人們都驚得目瞪口呆。
小高斯 10 歲時,有一次他的數學老師讓他們全班解答一道習題:立即計算出“1 2 3 4…… 100=?”的答案。這個題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戶曉,可是在那個時候、那個場合,對於一群小學生來說,還真不容易。要算出這麼長的算術題耗時不少,孩子們都想爭取第一個算出來,立刻在草稿紙上做了起來。
隻有小高斯還沒有開始動手,不是想偷懶,也不是發呆,他在想,難道一定得經過這麼複雜的計算過程嗎?從客觀上說,他在進行思維的謀劃,謀劃的目的是要尋找一種能夠成倍提高思維效率的策略,這個過程花去了相當於其他同學進行加法計算的二分之一的時間。這時候,老師看見了他,走上前來問他怎麼了,為何還不開始計算。小高斯說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是 5050.老師十分詫異,問他是否提前做過這道題。高斯於是告訴老師,他通過觀察發現這一組數字中1加100等於101、2加99等於101……這樣的等式一共有50個,因此這道題可以化簡為“101×50=5050”。
勤於思考的人擁有積極心態。心態決定著狀態!勤於思考的人從來不會消極被動地應付工作,會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現象加以分析,不但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更會很快地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和聯係,找到工作的方法,做起來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列文虎克1623年出生在荷蘭,20多歲時就到市政府門房上班,每天早晚照管開門閉門。
一個偶然機會,他得到一塊凸透鏡,發現能放大鏡子下的東西。可惜這鏡片已很模糊,他就決心重磨一個。自從迷上磨鏡片後,他每天黎明即起床,手捧一塊油石,一塊玻璃,非常認真又十分吃力地磨來磨去。這樣一直磨了40年,他房裏間的屋子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最齊全的透鏡庫。
列文虎克磨鏡成癖,有了鏡子就拿著它到處去照,這也成了癖。他把木塊、蟲子、石塊、肉等,統統拿到他的鏡子下檢查。他發現本是平光光的木塊在他的鏡子下竟是溝溝凹凹、洞洞眼眼,看見一個平常的小蟲子竟像一頭小豬一樣走來,高興得哈哈大笑。
這一天,外麵正淅淅瀝瀝地落著秋雨,列文虎克聽到這雨聲又生一計,大叫女兒:“瑪麗亞,到院子裏舀一點雨水來!”雨水舀來了,他用頭發一樣細的管子吸了一滴,眼睛又貼在鏡子上不動了。足足有半個小時,他不說話,也不抬頭,躬著腰,隻是實在難以支持時,揉一下酸困的眼睛。列文虎克突然一把抓住女兒的手,大聲喊道:“孩子,你知道你剛才舀回了什麼?這是一個小王國啊。它的人口大概有幾百萬,比我們全國人口還要多。這是些什麼樣的居民啊,奇形怪狀,有的像個圓球,有的是一根長皮條,有的渾身是毛,有的兩個連在一起像個孿生的怪胎……他們個個都不安靜,在不停地飛跑,互相碰撞。他們怎麼總是有使不完的勁啊?他們每天吃什麼好東西?怎樣生活啊?”
列文虎克自從發現這個奇怪的小王國後,寫成一篇論文。當第一篇又像記錄、又像是一封信的文字寄到英國皇家學會時,學會主持人胡克大吃一驚。他忙找來顯微鏡觀察一滴水,裏麵果然有一個小王國。這以後,列文虎克這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看門人,被破例吸收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成為向微觀世界邁進的第一個開拓者。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凡事多想一想,多問一個為什麼,可能好多事情會做得更好一些。
參透人生
有些人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並不全是因為他們智力超群,而是他們遇到事情肯動腦筋、勤動腦筋,即使麵對的是身邊的小事,也會認真觀察、認真思考。往往在不經意間,突然有靈光閃現,一個嶄新的想法便出現在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