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亦真亦幻的寶藏傳說 “黑胡子”蒂奇的頭蓋骨
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盜“黑胡子”蒂奇的寶藏也始終是一大不解之謎。據說梅納德中尉砍下他的頭,掛在軍艦的牙檣上帶回了弗吉尼亞。而且更為駭人的傳說是一個星期後,“黑胡子”的頭顱被人熬煮了,頭蓋骨被做成了酒杯,還在外麵鍍上了一層銀。後來,人們還多次見到它。然後突然有一天,這個鍍了銀的海盜頭骨杯在美國東海岸神秘消失。
最近,“黑胡子”的寶藏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美國考古學家克裏斯·索斯利相信,北卡羅來納州海岸附近發現的沉船遺址就是“黑胡子”的海盜船“複仇女王”號的殘骸所在地。索斯利帶領一支13人的考古隊伍,潛入水下7.5~8米深處,開始發掘這艘沉船的殘骸。考古學者們運用塑料和鋁質管道,繪製出一個長50米、寬20多米的水域,這裏麵散落著各種沉船殘骸和有價值的文物,他們用這種方法來記錄文物被發現時的位置。
經過數日艱辛挖掘,索斯利等人得到了不少的收獲。他們已經發現一座船上的報時銅鍾、一門大炮、各種型號的鉛彈、金粉、蠟燭,以及一些玻璃器皿,甚至還有用來治療梅毒的注射器。這些遺物年代全部在1705年到1720年之間,與“黑胡子”的活動時間吻合。
索斯利說,海中考古不比陸地,海底到處都是流沙和暗流,有時清理出的1米多高的沉船遺址會被在一夜之間被重新掩埋,但他們的發掘熱情並未因此減少。索斯利的考古小隊計劃首先清理靠南1/3的海盜船遺址,預計發掘完整個遺址需要3年半左右的時間。
也許用不了多久,“黑胡子”愛德華·蒂奇的寶藏就將重見天日了。
張保的寶藏圖
上川島地處廣東省台山市西南部,屹立於南海之中,其東鄰港、澳地區及珠海經濟特區,距中國香港、澳門分別為161千米和103千米,距大陸山咀碼頭為18千米。上川島島嶼麵積為157平方千米。
“一纜八十纜,每纜八十擔。”這是在廣東台山一帶流傳的一句民諺。意思是就是指台山一帶的長壽河(盤陽河)附近有64擔黃金。長壽河本來是一條可以通過大船的深水河。這裏不隻留下了當地村民的古老記憶,還留下了關於大海盜張保的寶藏傳說。
傳說在嘉慶年間海盜張保在長期的海盜生涯中積累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由於居無定所,他就把這些金銀財寶秘密地埋藏於其所活動的海域的島嶼中,埋藏的地點眾多,成為了傳說中的眾多的張保藏寶洞。
第一個傳說:張保在台山一帶埋了三處寶藏。張保對於留下的寶藏用了三句話點明所在的位置,分別是“一炮之地”、“一纜八十纜,每纜八十擔”和“萬兩黃金在船間”。相傳,張保埋好寶藏之後,對一群手下說,希望能夠留下一個人看著這些寶藏,結果一個頭發和胡子都白了的老頭表示自己年紀大了,又沒有什麼家屬,願意留下來看護這些寶藏。於是張保就把他殺了,並把他的屍骨留在了上川島。據說這位老人在死後靈魂就留在這裏,生生死死看守著這些寶藏。而張保,由於藏寶地過多,自己也弄不清了。於是這些寶藏傳說就流傳至今。
後來,一個漁民在這裏打魚時,在水底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石洞,裏麵有很多閃閃發光的寶物,不過他也看到了一個頭發胡須俱白的老人卻直直盯著他。漁民嚇得半死,回家後大病一場。不過,當他再次來到這個位置時發現,原來的洞口已經被一塊從山頂滾下來的大石頭堵死了。後來,附近的漁民曾經用過許多辦法想把這塊石頭搬開,但是一直以來,沒有任何人成功。
第二個傳說。盤龍峽漂流所在的地方有一塊石,上刻有似“鞋子”的石岩畫,住在本地的老人常說,那個是當年張保藏寶洞的位置標識。很多人曾在這裏挖掘,但是至今還沒有傳出誰挖到了寶藏。
第三個傳說:在上川島沙欄心村公路旁邊的山上,有一塊叫做“欖仔”的石頭,處在一群亂石中,形似橄欖,表麵光滑如鏡。在山的對麵,有一塊灰白色的石頭淹沒於綠草中,石上有一道天然裂痕,像極了嫦娥清秀的蠶眉,所以叫做“蛾眉”石。“欖仔”石旁有一首詩:“欖仔對蛾眉,十萬九千四,月掛竹竿尾,兩影相交地。”據說這就是一首藏寶秘訣,意味著“欖仔”石和“蛾眉”石之間埋有10.94萬兩金銀,而挖掘這些財寶的辦法就是,晚上豎起兩根竹竿,月亮升到竿頂,從兩竿影子相交之處就可以找到寶藏。
這“欖仔對蛾眉”隻是無數藏寶詩中的一首,那些詩句,能破解的,據說早就被人找到了寶藏;無法破解的,至今也無人知曉。在上川島以及附近島嶼,藏寶的傳說有很多個,地點也很多,民間於是也流傳著各種神秘的秘籍簿,真真假假,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