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不通外語,好在不影響寫作,也沒誰逼我出國,故而過得還自在。唯一缺憾的是,通不過外語考試,就拿不到正高職稱。按理這也不算太大的遺憾,別說職稱,錢鍾書連個作協會員都不是,我怎就缺它不得呢?然而人就有這點怪,不想還好,一想到”隻差一步到羅馬“便有些不舒坦。再想想其它條件似不比有些正高同誌差哪去,私心裏更不免不平衡。又聽說考試可以懵,選擇題ABCD四種答案,你來個一B到底,憑概率總可撈上點分,有了這貴在參預的”態度“興許還有望戴上桂冠。終於咬牙走向考場……”
這段話,是我在兩年前寫下的。其結果嘛……不說也罷,還是勞您先回答幾個小問題吧。你知道“奧老人”是啥意思嗎?“上大門”呢?“八萬八萬”、“傳上人上”呢?哈!別猜了,這世上除了我,誰也甭想答得出。這是我發明的學日語之妙法。這些個日語單詞分別表示的是“夫人、太太”、“哪兒”、“各種各樣”和“幾乎”的意思!
現在你該明白了吧?兩年前名落孫山後,我改考日語啦。都說日語裏有不少中國字,好懵。學來才知又是想當然。那些中國字發音不同,意思也多不同。如“手紙”的意思是信,而非擦屁股紙!這都難纏,更別說那些曲曲彎彎蚯蚓般蠕動的假名了。有心下苦功啃吧,離考期才兩三個月,厚厚兩大本教材,談何容易!好在考試不管發音,能懂點意思就行。於是我靈機一動,看著那假名象什麼,就給它注上個中文詞。瞧,“奧老人”就這般“上大門”啦……
這辦法管用嗎?老實說,起先我還真有點信心。可離考期越近,信心也象那日子般一天少一天。“奧老人”越積越多前記後忘不說,它們一躲進句子還千變萬化,看著仍一頭霧水。始信這所謂發明,仍是懵之變種。於是心裏又打開了架:明明沒金鋼鑽,何苦攬磁器活?可萬一能懵出個名堂來呢?這世上懵這懵那的,何止我一個?然再想想,人生諸多苦和惱,不少就是這般自找的吧?你追這個,逐那個,換來的根本上無非是點兒心理滿足;而若非取之有道,得到的能否真給你帶來期盼的滋潤?何況,你得為此付出多少意外甚至是寶貴的東西。你的本性在異化,你的本真在不安,你的感覺真比不得或割舍更舒坦麼?可現在苦也吃了,“奧老人”也“奧”開了,就此撤手便舒坦嗎?唉,人生有時真無奈嗬,幹嘛要評啥職稱?幹嘛又非得考外語?考一百分我還得用母語寫作;哪怕能考古漢語,也還有那麼點實用價值呀?
不禁想起上回交卷時,監考者將我試卷一翻,嘴角那神秘的一咧。這一笑真是意味深長哪!像會心,又似鄙薄,亦可能有點同情。總之,這一笑在他很明白,在我則再也捉摸不透——然到頭來真讓我懵著些啥的話,沒準兒我也會咧咧嘴,讓你們猜猜,那是個啥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