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品質,一個人無形的財富(3)(1 / 3)

孩子之所以撒謊很大的原因就是害怕說出真話後父母批評,或者害怕父母會因此傷心。當孩子撒謊時,父母要對自己的教導方式進行檢討,所以說,在家長要處分或者批駁嚴厲時,孩子最容易撒謊。如果父母的反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會導致孩子不說真話。或者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說真話,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會說謊。

為了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摯正直的人,家長要針對不同情形進行分析,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孩子說真話時獎勵他,即使他犯了過錯,隻要他改正,就應斷定孩子是個好孩子,並引導孩子對自己不斷地完善;不用處分、斥責、打罵等消極方式對孩子,否則,孩子會為了保護自己而對父母說謊。家長要與孩子成為朋友,彼此間要相互信任;如果孩子說謊的原因是來自父母,那麼家長就要檢討自己,進行自我批評,並對孩子做出公道的闡明。

父母教育:

說謊會毒化人的思想,這種行為不可饒恕,它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會使集體的團結受到損害,最後它還會攻擊人自身的生命力。人跟人之間能夠和睦相處的原因,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誠實。撒謊是一種慢性自殺行為,它不利於周圍人的身心健康。撒謊是一種性格因素,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許,許多父母都認為說謊是件壞事,但從心理學角度講,那些會說謊的孩子在心智比不會說謊的孩子更高。對於說謊的孩子,父母要正確理解他們並對他們加以引導。

從自卑的漩渦解救孩子

自卑的孩子往往隻看到自己的缺點,常常用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最後隻能使自己越來越不自信。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可以讓孩子多看一些名人傳記,或多讓孩子了解偉人在孩童時代的趣事,比如愛因斯坦學會說話的時候已經3歲、愛迪生以為自己可以把蛋孵出來,讓孩子明白所有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每個人都有缺點。而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沒有被自己的缺點嚇倒,相反他們把缺點當作動力,不斷地超越自我,最後才取得成功。也可以用榜樣來激勵孩子,讓孩子知道 “我也可以,我並沒有比別人差”,這樣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

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生來就有,而是因為在平時生活中別人經常對他們進行否定性的評價。由於孩子常常遭到老師和父母的批評,於是,他們就有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所以,家長在對孩子提出某個要求的時候盡量降低標準,要努力地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例如孩子每次考試分數都不是很高,第一次他考了70多分,第二次卻隻考了70分,這時候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盡管你隻考了70分,但你學的東西比原來多了,所以說,你並沒有退步,相信你下次考得一定會比這次要好。”這樣一來,他們原來自卑的心理就會發生變化,覺得要想學好努力就行,從而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加強。

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她總認為別人不喜歡自己,因此她很自卑。

一天,她去商店的時候,她發現了一支漂亮的發卡,當她戴上那支發卡的時候,店裏所有的客人都說漂亮。於是她很開心地就買下了發卡,並戴著新買的發卡去學校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女孩感到很奇怪,很多平常不怎麼跟她問候的同學,都跟她打招呼,班上的男同學也約她出去玩,有很多人都向她表示好感,原本呆板的她,好像一下子變得活潑、開朗多了。

這個小女孩心想,肯定是因為我買的那個漂亮的發卡。於是,她想到那個商店好像還有許多別的樣式的發卡,可以把它們都買來試試。於是放學後,她就趕緊又去了那個商店。

哪知道她才走進商店,店主人就笑著地對她說:“我就知道你肯定會回來取你的發卡。早上我看到那個發卡掉在地上時,你早就跑去學校了。所以我就幫你暫時先存起來了。”

直到這時,那個小女孩兒才發現其實那個發卡並沒有帶什麼魔力。

指令性和挫折常讓孩子感到自卑。孩子總是害怕自己犯錯誤,被老師批評或父母罵,久而久之,他們就什麼也不敢嚐試了。為此,父母不要給孩子提過高、過多的要求,而應該盡可能多的讓孩子體驗成功,有這樣一句話,數落孩子十個缺點不如讚美孩子的一個優點。家長可以把孩子所取得的成績與每一點進步都記錄下來,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就會走向成功。

要想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必須對孩子充滿希望和信心。孩子天真活潑,年幼無知,心靈純潔,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要知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容易,堅信孩子有發展前途,他們是能夠教育培養好的孩子。相反,對孩子信心不足或不相信,認為孩子“不可救藥”、“沒出息”,不但常常用語方表露出來,還用行動表現出來,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的決心動搖,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教育:

自信心不但能使一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它還是人們取得成功克服困難的重要保證。一個人頑強的自信往往會產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