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並不就此罷休,他繼續出擊,向有關部門申訴和申請,要求獲得奧運轉播權,和亞視同播奧運。最後一紙訴狀遞到法院,要求公正裁決。最後,法院裁決結果是兩台同播。
這場戰役中,亞視花了大工夫、大代價,欲滅人誌氣,長己威風,但均被邵逸夫談笑間化為無形,最終白白浪費了錢財精力。邱德根經此一役,加上兒子入獄,自己的影視夢和雄心壯誌,一並消失殆盡。
而最重要的是,自從邱德根上任之後,為了與無線抗衡,在亞視做了許多大動作。他的那些改革措施整頓計劃雖然暫時可能對無線造成一定的衝擊,卻都是耗費錢財之舉。因此,亞視虧損巨大,數字驚人,邱德根主持亞視期間,年虧損額高達3億港元。
凡此種種,使邱德根最終下了決心,退出電視圈,轉讓股權。
1988年,“新財團”購買了亞視股權。轉手間,邱德根還清了虧欠,淨賺三億港元。
亞視再次易主,邵逸夫隻是坐看風雲變幻,以不變應萬變。
新財團由新世界集團、麗新集團和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娛樂公司組成。其中何鴻燊最後加入,隻購得僅剩的5%股份。新世界集團主席鄭裕彤和麗新集團主席林百欣兩家平分其餘95%的股份。
新財團接手亞視,由新世界主席鄭裕彤任董事局主席。鄭裕彤的公子鄭家純、林百欣的公子林建嶽均為亞視高層管理人員,常駐亞視。
鄭裕彤上任伊始,雄心勃勃。他十分清楚,他接手的亞視,是一個賠錢的深淵。在他之前,邱德根的年虧損額達到了3個億。但他很有信心地宣稱:在自由競爭的香港,任何一家獨霸的局麵都不會長久下去。言外之意,無線高居收視率之首、獨霸電視市場的局麵,要在他手上得到改變。
為了這句話,新財團采取了一係列的舉措。他們將原有的黃金台和鑽石台,更改為本港台和國際台,新台號一直沿用至今。從台號的更改可以看出,新財團的思路是踏實的,他們擯棄虛無,實實在在地體現電視台的特點。
鄭裕彤分析了自己和邵逸夫之間的差距。論財力,邵逸夫不能與之相比。鄭裕彤資產雄厚,在香港,與李嘉誠等並稱為華資地產五虎將。但若比從業經驗,則邵逸夫在娛樂業打拚了大半生,又有規模宏大的邵氏影城作為電視節目製作的資源,鄭裕彤遠遠不如。
為了彌補從業經驗的不足,鄭裕彤做了一件令人矚目的事:1988年,每年年薪250萬元,新財團高薪聘請周梁淑怡任董事總經理。這一著可謂厲害,周梁淑怡曾任無線的總經理助理兼節目總監,對無線的運營方式、管理構架了如指掌,又有電視業的從業經驗,對無線而言,確是一枚重磅炸彈。
周梁淑怡有了雄厚的財力支持,正可將當初在“佳視”未能實施的諸般想法,在此一一施展。亞視在具有絕對優勢的無線麵前,不再被動應戰,而是采取了一係列主動出擊的措施。一時間,亞視好戲連台,異彩紛呈,使無線收視率下降了9個百分點,而利潤則下降了20%。
麵對這種暫時性的失利造成的被動,邵逸夫的反應仍是淡然處之,以不變應萬變。無線作出的唯一舉動,是無線總經理鄭君略被迫辭職,移居加拿大。人們說,鄭君略做了邵逸夫的替罪羊,無線收視率下降,邵逸夫遷怒於他。但邵逸夫對收視率下降表示完全能夠理解,他麵對媒體,輕鬆地說:商業是自然淘汰,做得來的必然會有好成果。
邵逸夫久經風浪,隻笑看亞視來勢凶猛,奇招迭出,全然不動聲色。邵逸夫做了大半輩子的電影,又涉足電視業多年,自然知道亞視貌似紅火的局麵,是靠金錢堆積起來的,並不能帶來實質性的盈利。而一家經營實體,若不能盈利,必不能長久。而就算亞視萬般變化,香港電視業龍頭的位置,仍非無線莫屬。
邵逸夫看得十分準確。周梁淑怡隨著亞視節目的紅火、收視率的節節攀升而聲名鵲起,但亞視的日子卻並不好過。周梁淑怡在亞視的成績,確是用金錢堆積而成的。她一年花掉了10個億,廣告收入遠不能滿足支出,一年內虧損了3個億。因此,社會上盛傳股東對其相當不滿,而當年佳視老板何佐芝匆匆關閉電視台,亦是不堪其揮霍。女強人如今入主亞視,難免會重蹈覆轍雲雲。
對此,先是周梁淑怡登報發表鄭重聲明,否認股東對她不滿,否認其他種種傳聞。繼而亞視三位股東鄭裕彤、林百欣、何鴻燊都麵對媒體公開表示,電視業是一個長線投資項目,並不在乎短期虧損。這雖然是股東對周梁淑怡的工作表示支持,卻也從另一個側麵,證實了亞視虧損的傳言,確是事實。
周梁淑怡上任伊始,明確提出在兩年內達到收支平衡,六年內取得三分之一的收視率。兩年過去,她的第一個目標沒有實現,第二個目標董事局自然不會再給她機會。1991年,鄭裕彤辭去了亞視主席一職,由林百欣接任。新主席林百欣剛一上任,就在亞視內部進行了大的人事變動,任用他的老部下曹廣玉為行政副總裁,等於把總裁周梁淑怡架空了。同時公開向媒體批評周梁淑怡,說她的政績是“三分功,七分過”。而這個所謂的“過”,即是傳聞中的花錢超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