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獨具慧眼,轉投無線電視(3 / 3)

這個女人名叫周梁淑怡,為港澳商界名士梁基浩之女。曾在英國留學,獲戲劇和音樂雙科碩士學位。1966年回港,恰逢無線台籌辦,於是進台從事幕後工作。由於她既有業務水平,也有管理水平,精幹活躍,台裏每一樣工作都幹得非常出色,所以很快就受到重用,得到提拔,在無線身兼數職。並在1976年底,總經理餘經緯突然病逝之後,被新組的班子提拔為總經理助理兼節目總監。這是一家電視台的實權派人物,權力甚至超過當時的總經理羅仲炳。

但讓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的是,周梁淑怡從底層做起的時候,兢兢業業,死心塌地,對無線功不可沒。而升職之後,成為無線舉足輕重的人物,卻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勵精圖治,大顯身手。而是僅僅幾個月之後,居然帶領一班高級行政人員集體跳槽,離開了無線台,加盟“佳視”,令所有人大跌眼鏡。

關於這件事,當時有記者采訪她,問她為何在剛剛加冕之際,棄高枝而就草莽。周梁淑怡的回答是:“我離開無線的真正原因,是我覺得那裏失去了挑戰性,一切都太安逸了。收視率高達95%,連老板都說75%足夠了。我在反問自己究竟在做什麼。”

這一回答足以令偷安者汗顏。不過周梁淑怡在選擇平台的時候有失慎重,“佳視”的財力不足以支撐周梁淑怡的“重整計劃”,佳視的老板何佐芝也氣魄不夠,信心不足,所以佳視在周梁淑怡加盟後不久,就停播倒閉,關門大吉了。

自此,香港電視業又恢複了“無線”與“麗的”二者之間楚漢相爭的格局。

當其時,誠如周梁淑怡所言,無線台是一個完全沒有挑戰性的地方,穩穩占據著香港電視業老大的位置。此時的無線台仍由利孝和執掌,但是,當時無線股份總股為1000萬股,每股麵值10港元,在私人股東中,利孝和占26.62萬股,其親屬占11.624萬股,而邵逸夫個人則擁有32.458萬股。如果一對一的看,邵逸夫是當時無線最大的私人股東。

邵逸夫對電視的認識,源自鄒文懷。據邵氏的老員工回憶,早在60年代,電視還處於奢侈品階段,電視對電影的衝擊還沒有構成之時,鄒文懷就曾向邵逸夫建議介入電視業。當時正值香港政府公開招標競投無線電視廣播經營權,邵逸夫有實力,也有經營娛樂業的經驗,還有成熟的製作歌舞、劇作的班子,倘若競標,是非常有可能中標的。但邵逸夫當時對此重視不夠,沒有采納鄒文懷的建議,結果讓利氏家族捷足先登。利氏兄弟完全沒有從事過娛樂業,但也將無線台做得風生水起,除了經營有方,也可見電視行業自身具有的強大生命力。

邵逸夫也感覺到了電視的強大後勁,於是在70年代後期,開始悄悄收購香港電視的股票。但最初,邵逸夫僅僅是將此作為一種投資方式,而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因為這些股權而成為無線台老板。

1980年6月26日淩晨,利孝和突發心髒病,猝然而逝,享年71歲。

無線最大的股東分別是香港上海彙豐銀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集團,這兩家各擁有無線236.478萬股,其次為時代生活國際有限公司,擁有225.92萬股。但利孝和逝世後,三家大股東都無意接替無線的事業。

一個月後,7月23日,無線台對公眾宣布:經董事會商議,由邵逸夫出任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消息傳出,一片嘩然。

其實,此時邵逸夫以32.458萬股的持股量,已經成為無線最大的私人股東。由邵逸夫執掌無線,順理成章。

從此,邵逸夫掌握了香港電視業的大權,從他的電影王國走上電視王國的寶座,成為香港電視業的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