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李小龍真功夫打開香港影壇(2 / 3)

鄒文懷得到消息,邵逸夫與李小龍沒有談妥。在邵氏久矣,他對邵氏“店大欺客”的作風自然了解。但他沒有料到,邵逸夫居然沒有認識到李小龍的價值,竟輕易地放棄了這棵搖錢樹。也沒想到李小龍居然不買邵逸夫的賬。他感覺,自己的機會可能到了。

鄒文懷在影壇多年,具有極為敏銳的直覺,他認定李小龍身上大有潛力可挖。況此時的嘉禾創業伊始,就處在被邵氏追殺的尷尬境地,正急需一個有號召力的演員和一部優秀的電影來扭轉局麵,如果李小龍能為嘉禾拍片,必能完成這個使命。他本來對李小龍的加盟沒抱希望,一則公司成立不久,家底薄,很難滿足李小龍所開的條件;二則他認為邵逸夫必然不會放過李小龍,定要把他招致旗下的,以“嘉禾”的實力,自然無力與邵氏爭奪。不料雙方都不肯妥協,鄒文懷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

鄒文懷立即采取措施,要拉李小龍入夥。他不愧是搞宣傳出身,心思縝密,為請李小龍煞費苦心,頗動了一番腦筋。他想,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自己親自去請。因為李小龍心高氣傲,雖然想來香港發展,卻仍然端著好萊塢明星的架子。如果投其所好,自己親自上門,當能事半功倍。但是,“嘉禾”正在關鍵時期,自己不能輕易離開大本營。最主要的是,老板親自上門,日後李小龍倘真的加盟“嘉禾”,自己將很難在他麵前樹立權威。可是,如果隻是給李小龍打個電話,怕是很難達到目的,李小龍若一口拒絕,就沒有回旋餘地了。

考慮來考慮去,鄒文懷決定委托“嘉禾”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到美國李小龍住所去請李小龍。

這是一件惠而不費的事。當時劉亮華正在美國,希望能說服鄭佩佩加盟“嘉禾”。鄭佩佩是邵氏的武打女星,在《大醉俠》一片中擔任主角,從而一舉成名。此後又拍了一係列武俠片,深受觀眾喜愛。但人氣正旺的鄭佩佩突然宣布息影,遠嫁美國。自組公司、急需人才的鄒文懷於是試圖拉她入夥。不料鄭佩佩十分堅決,不肯複出,並態度明朗地表示,就算真的複出,她也會選擇邵氏而不是“嘉禾”。

劉亮華沒有完成使命,電話請示鄒文懷,是否要繼續說服鄭佩佩。鄒文懷指示:“不,你去說服李小龍”。

劉亮華於是輾轉好萊塢,去見李小龍。

劉亮華絕口不提鄭佩佩的事,而是告訴李小龍,是專程來拜訪他的。麵對這樣一位遠涉重洋、充滿誠意的導演太太,李小龍自然非常感動。他熱情接待了劉亮華,並把她介紹給他的家人。

鄒文懷既能派劉亮華去做遊說鄭佩佩的工作,可見劉亮華的交往能力很強。她能說會道,又有女人的細心體貼,很快就同李小龍及其家人處得很熟,無話不談了。

寒暄過後,自然要談到電影,談到邵氏,談到“嘉禾”。剛剛被邵逸夫拒絕了的李小龍正對邵逸夫不滿,因此對鄒文懷離開邵氏另組公司表示非常理解。他說:“他們都是香港影界的頂尖人物,論才華誰也不比誰差,幹嘛要一輩子屈著腰做人家的馬仔?”

李小龍這番話,使劉亮華心中有了底。她從中聽出了李小龍對鄒文懷的讚賞之意。她趁機替鄒文懷邀李小龍加盟,並開出了“嘉禾”的條件:每部片酬7500美金。至於李小龍其他要求,“嘉禾”亦當想辦法滿足。

李小龍知道,這個價錢,雖然在好萊塢不算什麼,在香港卻是高標準。尤其“嘉禾”不同於邵氏,對於“嘉禾”這種新成立的公司而言,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劉亮華特意不遠萬裏而來,又開出這個價錢,讓李小龍很是感動,因此沒有再討價還價。但他並沒有馬上簽約,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劇本是什麼。他的條件之一,是隻拍自己滿意的本子。

在劉亮華的誠意邀請之下,李小龍口頭答應,為“嘉禾”拍兩部影片。但一定要先看劇本,他認可才拍。

演藝圈沒有秘密。劉亮華回香港不久,她曾去好萊塢拜訪李小龍的事情就大白天下人人盡知了。鄒文懷很是緊張了一陣,如果邵逸夫成心同嘉禾作對,此時站出來插一杠子,李小龍同“嘉禾”的口頭約定,完全就可以作廢。以“嘉禾”當前實力,毫無與邵氏抗爭的可能。

但是邵逸夫全無動靜。他不屑於參與這場角逐。不就是一個李小龍麼?邵氏的武打明星多的是,並不少一個李小龍。如果兩家公司競相開出條件爭搶一個演員,更會助長他的傲氣,即使真的加盟進來,又怎生約束?

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令邵氏錯失了一個功夫巨星,幫對手“嘉禾”送去了一棵搖錢樹。

邵逸夫按兵不動的同時,“嘉禾”卻正在緊鑼密鼓。他們請人加班為李小龍量身定製劇本,很快,劇本就通過航空快件飛到了李小龍手中。劇本是香港才子倪匡的初稿,導演羅維再從電影角度進行了技巧方麵的修改和處理。李小龍對倪匡大名自然並不陌生,知道他是武俠小說名家,先就有了幾分認可。看過之後,大感興趣,認為這正是自己想要的劇本,其中人物和故事,都恰能表現中國功夫。

這個劇本,就是後來轟動一時的《唐山大兄》。

李小龍立即給鄒文懷回話,答應擔任該片主角,並同意簽約。鄒文懷這邊更不遲疑,立即安排拍攝事宜。《唐山大兄》的導演是羅維,外景地在泰國。於是1971年7月,李小龍由美國、“嘉禾”攝製組由香港,分別趕往曼穀,開始了《唐山大兄》的拍攝。

這是鄒文懷與李小龍的第一次見麵。在曼穀郊外一個名叫柏莊的村子,電影公司老板和未來的武打巨星雙手握在了一起。李小龍充滿豪情地宣稱:“你等著瞧吧,我會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中國明星。”

兩個人都笑起來。也許連李小龍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句話會在以後的日子裏變成事實,鄒文懷更是將此看做一個身負技藝之人的狂妄。但鄒文懷對李小龍很寬容,能容忍他的一切缺點,包括他的狂妄自大和喜怒無常。所以他隻是鼓勵李小龍:“我希望看到你在影片中有上佳的功夫表現。”

李小龍敢出此言,確是緣自他對自己功夫的自信。此前他在電話中曾對鄒文懷說過,香港武俠片中的功夫表現,虛假得很,香港的武星沒有一個會武功,有本事就表演真功夫,等等。而鄒文懷也必須承認,李小龍說的是有道理的。當時香港最紅的功夫明星,便是跟隨他的王羽,但王羽一招一式雖像模像樣,實則卻是搞體育出身,沒有練過武。武打影後鄭佩佩,拍電影之前隻是個舞蹈演員,武打動作隻是姿勢優美,行家一看便知是花拳繡腿。稍後的薑大衛、狄龍等人雖然少年時期學過武術,武學造詣卻也遠不能與李小龍相比。

但能否成為最偉大的中國明星,僅憑武功顯然還不夠,這裏需要許多因素,包括運氣。

應該說,李小龍的運氣還是不錯的。

《唐山大兄》由李小龍、田俊、苗可秀等主演,其中李小龍戲份最重。故事講述了華僑鄭朝安,在泰國與販毒分子奮勇抗爭的經曆。李小龍之所以答應拍攝這部影片,並不是因為它的故事,而是在這部影片當中,能展示李小龍不同尋常的真功夫。這種真功夫,是當時香港任何一個武打明星都沒有的。這部影片恰恰能讓李小龍把別人沒有的東西盡情施展出來。

雖然7月份的曼穀酷熱難當,但攝製組還是盡量按照李小龍的要求,日夜趕製,《唐山大兄》果然隻用了60天就拍完了。封鏡後李小龍仍回美國,直到10月份,才又帶著妻子飛回香港,出席《唐山大兄》的首映式。

1971年10月30日的夜晚,將是李小龍終生銘記的夜晚。他在美國遭受的所有冷遇,感到的種種不公,都在這一夜裏被觀眾的狂熱所清除。

這一夜,是《唐山大兄》的首映式,香港報紙用“震驚”來形容這部功夫片。票房更是一路飆升,上映不到三個星期,就大破港產片記錄。此前,港產片票房收入最高紀錄保持者是《仙樂飄飄到處聞》,九個星期內賣出了230萬港幣。而《唐山大兄》僅在香港一地首輪上映,就賺得350萬港幣。嘉禾公司借此一舉成為一家頗具實力的電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