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一片,出色地完成了它奠基之作的使命,使邵逸夫名利雙收。隻此一片,足以讓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在高手林立的香港影壇站穩腳跟,從此打開了局麵。邵逸夫首次來港島獨立掌壇,正式製片,就旗開得勝,令邵逸夫信心大增。
但這部影片對於導演李翰祥來說,意義則更為重大。李翰祥從出道,就一直在各個公司擔任各種小角色。自來香港,到拍成《貂蟬》,中間過了整整10個年頭。這期間他一直默默無聞,不被重視。對於一個有才華有抱負的人來說,可想而知此等境遇帶給他的痛苦。如今憑借《貂蟬》的走紅,李翰祥終於獲得了眾人的認可。在邵氏,也由一個不起眼的小導演,一躍成為被邵氏高層倚重的人物。同時隨著《貂蟬》的火爆,李翰祥的名字立即被香港影界所熟知,成了香港影壇炙手可熱的紅人。
一時間各電影公司聞風而動,或明或暗,找到李翰祥,都想邀他加盟自己的公司。他們自然要開出比邵氏優厚的條件,相互攀比著許以重金。還有的以情動人,表示要給李翰祥足夠大的空間和充分的信任。但無論對方開出什麼條件,李翰祥都不為所動,仍然死心塌地為邵氏效力。
令李翰祥穩如磐石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外在的。他當初來到邵村人的邵氏父子公司時,與老板邵村人簽下了一份為期八年的合同。在1958年《貂蟬》上映之後,這份合同還沒有到期。
簽合同的時候,李翰祥還不到30歲,所以敢於一下子就簽八年的合同,他認為八年時間一點都不長。另外,邵氏的合同雖然苛刻,但對於李翰祥來說,他輾轉了許多地方才終於獲得了做導演的機會,出於對電影的熱愛,自然不會過多計較。李翰祥後來回憶說:“別說八年,八十年我都簽。當時,隻要有人出錢叫我做導演,怎麼說怎麼行。”
合同一旦簽下,於情於理,自不能輕易離開。況且合同都是站在公司立場上說話的,若你遲遲未見成績,公司從合同裏拿出一條,就可以說你違約。而你一朝事成,則合同的每一條都是束縛你的繩索,令你輕易掙脫不得。
但是,一紙合同,並不能真正奈何李翰祥。他當時已經成為香港最被看好的導演,如果有心跳槽,自然有電影公司爭著替他賠償違約損失。李翰祥之所以不為所動,主要是因為另外一個原因。
這第二個原因,就是邵氏公司的知遇之恩。
在李翰祥看來,邵村人是第一個起用他做導演的老板。雖然邵村人用李翰祥,僅僅是出於成本考慮,一個未出道的小導演,片酬自然極低,但對於李翰祥來說,畢竟是在邵氏才獲得了導戲的機會。而且許多年來默默無聞,邵氏仍一直給他這個機會。
而這次,更是因為邵逸夫信任有加,敢於將公司的開山之作交給他來導,才使得他一炮走紅,這種器重,讓他深受感動。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他如何能為金錢所惑、另投他人呢。同時他從邵逸夫突破常規、大膽使用小人物的舉動中看出,邵逸夫在當時的香港影壇無人能敵。他的心胸氣度,使其必能成大器。良禽擇木而棲,李翰祥深信,跟著邵逸夫,能讓自己得到更好的發展。
於是馬不停蹄,在《貂蟬》之後,李翰祥開始為邵氏執導另一部影片《江山美人》。此乃邵逸夫借《貂蟬》的火爆勢頭,繼續邵氏古裝片的熱潮。
《江山美人》取材自著名的民間故事“遊龍戲鳳”。講述的是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遊之際,遇到美貌少女李鳳。正德皇帝被李鳳的美貌吸引,上前百般示好。李鳳也為這位風流瀟灑、氣宇軒昂的男人所折服,於是半推半就之間,與正德皇帝有了一夜歡情。在枕邊,正德信誓旦旦,表示回宮後即來迎娶李鳳。但回到宮中,花團錦簇包圍之中的正德早就忘了荒村野店裏的李鳳。李鳳與皇上一夜風流之後,懷上了龍種,但孩子降生三年,仍未見正德皇帝來接,最後終於釀成愛情悲劇。
這是邵逸夫來香港後繼《貂蟬》之後的第二部古裝片,他的重視程度並不遜於奠基之作《貂蟬》。邵逸夫不能讓同行和觀眾們覺得邵氏公司後力不繼,從而失去對該公司影片的熱情和關注。有《貂蟬》作基礎,邵逸夫對李翰祥充分信任,於是這次對《江山美人》一片給予全力支持,破天荒拿出50萬港元的投資,讓李翰祥放開手腳去幹,拍一部精品影片出來。
當時,所謂“大製作”影片標準,也不過耗資30萬港元左右,而一般製作隻需10多萬足矣。邵逸夫的投資,破了當時香港電影“大製作”的紀錄。有如此雄厚的資金做後盾,李翰祥的才能在這部片子裏得以盡情的施展。李翰祥深感老板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持,自然也更加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為保險起見,《江山美人》的主要人員,仍用《貂蟬》的原班人馬。女主角李鳳,李翰祥還請老搭檔林黛擔任,與扮演正德皇帝的男主角趙雷演對手戲。林黛本就是當紅影星,更因《貂蟬》的爆紅而名噪一時,身價倍增,由她擔綱女主角是票房的保證。另外也因為林黛的演技出色,令李翰祥心中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