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說,有的老年人退休後“出門站街頭,在家坐炕頭,天天熬日頭”,這種孤獨的生活非常可怕。人老,精神不能老,鍛煉不能少。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我保健方式,可以琴棋書畫,也可以栽花養魚,總之,設法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才能使身心更加健康。
3、夏征農
2008年老革命家夏征農105歲。熟悉夏老的人都知道,夏老不僅是一位養生有道的百歲老人,同時也是一個有文化的老革命,他曾參加過南昌起義,經曆過“皖南事變”等。新中國成立後,曾曆任中共華東局宣傳部部長、上海複旦大學黨委書記等職。74歲時,他開始編1979年版的《辭海》;98歲時,他還任《大上海》的主編,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辭海》主編。
1982年,夏老被確診患了前列腺癌,然而夏老內心十分平靜,對疾病采用既治療,又泰然處之的達觀態度,經過長期自我保健運動,終於驅走了病魔,使病體得以康複。
夏老還自編了一套名為“幹沐浴”的按摩保健操,每天早晨起床後,邊聽廣播邊做操。這套保健操包括浴手、浴臂、浴頭、浴眼、浴鼻、浴胸、浴膝,以及鳴天鼓、旋眼睛、搓腰眼、揉腹部、揉腳心等,具有通經活血、健身治病的功效。一招一式坐下來,大約需要20分鍾。洗漱之後散步,然後再做一套自編的健身操。他的家是一套兩層樓的小洋房,他常常喜歡樓上樓下地走動。閑時,在院裏種花、澆水、侍弄花草,活動筋骨。室內坐久了,或者看書寫作時間長了,就在屋裏屋外走上幾圈,或者踢踢腿,彎彎腰,轉轉頭。他說:“身子要多運動,腦子要多活動。常用的刀不鏽,常流的水不臭。生命在於運動。”
夏老的飲食很有節製,他不喜歡大魚大肉,偶爾吃點甲魚之類的好菜或點心,但絕不會多吃,所以腸胃功能一直很好。
夏老的起居生活頗有規律,他每天早晨5點半左右起床,吃完早餐後,就在自家小院裏來個“飯後百步走”。上午一般讀報看書,有時興致來了就吟上幾首詩,練上一通書法。中午要午休1小時左右。下午一般接待來訪,或看看書,晚上看電視。尤其是球賽,幾乎不肯落下一場,還要邊看邊評論。
夏老為人寬容和善,能以公心克私怨,對曾反對過自己的人也不耿耿於懷。他認為:“心胸狹窄的人整天心神不寧,又如何能夠長壽?”
夏老還是一個快樂的老人。閑時,他也打打撲克。他打撲克一個人能算四方的牌,打橋牌想讓誰贏誰就贏。偶爾還用他帶江西口音的普通話唱上一段京戲,常使家人忍俊不禁,有時也會輕輕的吟誦自己寫的小詩,字裏行間都洋溢著一位百歲老人奮發向上的豪邁之氣,癌症在這動靜存道的百歲老人麵前也不得不低頭。
3、做過多次手術百歲老人張明珠
張明珠1905年6月22日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封建家庭,是個大家閨秀。她50歲之前是在上海度過的,之後隨子女到北京定居。如今他們家五世同堂,張明珠最大的外孫已經60多歲,外孫的孫子也10多歲了。
談及老人為什麼長壽,女兒李桐說:“老人有兩大習慣,一是堅持走路,香山,紫竹院等公園是老人經常去的地方,那裏的常客大多認識她,她也樂意與大家聊天。二是曬太陽,老人飯後或是散步時都要在外麵曬一會太陽。”
對於長壽老人,我們聽到最多的是他們大多一生健康,很少得病。但張明珠老人不是這樣的。她72歲做了一次小手術,是闌尾切除術,88歲的時候患腸癌,一共做了3次大手術,切除了全部結腸,大腸也被切掉了1米。第三次手術時,她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但她滿不在乎地說:“癌症、癌症,就是不死之症,我要跟癌症作鬥爭。”所幸病理檢查確定癌細胞沒有轉移,所以就沒有進行放療和化療。
有人向她請教長壽秘訣,張明珠回答說:“飲食有度,睡眠要足;多曬太陽,多做運動。”她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活動和看一會電視後,再睡一個多小時,午飯後還要睡大約3小時。如此充足的睡眠,保證了她有足夠的精力,皮膚光滑潤澤,富有彈性。
老人能夠長壽,最主要是她性情溫和,不生氣、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馬馬虎虎”。有時會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你要問她今年多大歲數了,她就會稀裏糊塗的說:“一百多歲了。”大家就說她糊塗的正確,適當糊塗有利於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