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習慣養成與改造重在“十要”(3 / 3)

由於健康知識缺乏,健商的低下,才使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得以滋生和泛濫。所以說,提高自己的健商,增加健康智慧和能力,是改造和戒除壞習慣的基礎。

8、要廣交朋友

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廣交朋友,多聽良師益友的開導,是改造壞習慣的重要動力。交友還可以取人之長,補人之短,找到改造壞習慣的方向和途徑。“自我封閉”,愉愉地改,是改不好的。人是社會動物,需要與不同種族、性別、年齡的人交流,不能生活在過於封閉的環境中。心理學家證明,廣泛的社會交往會使人獲得更高的社會能力和情緒能力,從而避免封閉與壓抑造成的情緒問題和不良習慣的產生。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工作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反而使人與更大的社會人群交往減少,從而引起很多心理問題。長期在高樓大廈工作的人,要學會突破職業專業界限,經常與不同人群交往,這樣可有效防止不良的心理習慣的產生。

老年人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存在失落感和孤獨感,要需要善交朋友。退下來的老人大都有個共同的感覺,就是朋友比在崗時少了。這一方麵是因為不在崗位了,工作上的朋友來往自然就少;另一方麵,在你有權的時候交的朋友,隨著你權力交出,朋友也就散去了,也不難理解。因此不忘老朋友,結識新朋友就很有必要了。

離退休的老人,能有一些老朋友在你寂寞的時候會打個電話問候你,在你生病的時候會討個偏方告訴你,在你困難的時候會盡其所能幫助你。麵對這些朋友,一切都那麼平常,那麼舒暢,那麼純樸,這樣的朋友還在乎多少嗎?多也好,少也好,都是自己的福氣。使自己存在失落感、孤獨等不良的心理就頓時煙消雲散了。何樂而不交呢!最近美國非營利性慈善機構“老年之友基金會”的專家進一步提出,老年人不妨交幾個年輕人當朋友。

美國斯坦大學的醫學家曾在20世紀80年代對65-75歲的老人進行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心態年輕的老人比心力交瘁的老人平均壽命多4.8歲。心態年輕能使大腦皮層興奮。促使人體免疫功能“年輕化”,從而使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鞏固和提高。老年人有幾個忘年交,可以讓他們日漸沉寂的心靈變得活躍,不知不覺的也變得精神愉快、心情振奮。

另外,年輕人接觸的新事物很多,在與年輕人交往互動的過程中,老人的思維可以得到鍛煉,擔心被社會發展所遺忘的憂慮可以被淡化。古人言:“至貧莫過無友。”人到老年,不可以離知心朋友,不可以遠離至深友情,任何時候都要善待朋友。珍視友誼,朋友是相伴終身的無價寶,友誼是遮風檔雨的溫馨港。

9、要努力培養好習慣

好習慣是人生財富,是祛病健身的良藥,是延年益壽防止衰老的巨大的保障力量。一個良好的習慣的形勢,就如同存入銀行的蓄金,使你一輩子愛用無究,好習慣越多,儲蓄量就越大,健康財富就越多,不僅自己受用,而且蔭及後代。

俗說話:“不破不立”,培養好習慣,必須破除壞習慣,尤其要破除十大壞習慣,如戒煙限酒,節食消氣等。國際公共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人的長壽與下列七項好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七項好習慣是:(1)不吸煙;(2)飲酒有節製或根本不飲酒;(3)每日吃早餐;(4)兩餐之間不吃零食;(5)每天要按睡足7-8小時;(6)定時進行體育活動;(7)保持適當的體重。國際公共衛生組織又對6928名普通居民進行調查後發現,對上述七項良好習慣遵守得越多的人身體越健康。不遵守其中1~3項習慣的45歲的人,預期隻能再活20年許,而遵守其中6~7項習慣的45歲的人,預期有再活33年以上。足見,養成和堅持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健康長壽。

在我國一些城鎮流傳一個新編“長壽老人話長壽”的故事。一個夏日,四個長壽老人街邊納涼,談笑風生,神采奕奕。一位記者問他們有什麼長壽秘訣。他們不假思索地進行了回答。第一位老人說:“我每頓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第二位老人說:“我飯前一杯吃、活到九十九”;第三位老人說:“我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第四位老人說:“我家有賢妻醜,活到九十九”這四位老人雖然各說了自己的一點體會,但涉及到“節食”“節欲”“限酒”“家庭和睦”飯後散步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長壽與生活習慣的關係。最後一個老人說:“家有賢妻醜”,我的理解並不是說妻子醜就能長壽,而是說“不貪色”,性生活不過度,並且跟妻子和睦相處,不擔心妻子偷人,家庭幸福,這自然是長壽的一個重要方麵。

夫妻恩愛,家庭和睦,不但有利於雙方健康長壽,也是夫妻之間應有的情操和美德,據一份資料介紹原蘇聯山區有一雙壽星,皆超過120歲,結婚104年,是世界上最長久的婚姻。這位老太太說:“我們相信愛情使我們這樣長壽!”她的丈夫表示:“我們一生不停地工作,休憩和享受生活。我們跳舞、唱歌、講故事,祈褥和生兒育女”。他們用事實證明,心情開朗地迎接生活,互相關心和愛護,使彼此之間的精神都有支柱,就是幸福和長壽之源。

為了培養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應多開展一些有益活動。如:

①挺起胸:現代生活節奏快,許多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貓腰趕路已司空見慣。針對這一現象,美國密蘇裏州大學的專家認為,抬頭挺胸,不僅令人有氣質,看上去年輕而精力充沛,而且抬頭有助減輕腰骨疼,挺胸會減少脊椎的負荷。

②步當車:在以車代步盛行的歐美,現在許多人卻反其道而行——以步當車,以有效地防止骨骼退化,增加心肺功能,有利於新陳代謝和減肥。

③行善事:雷峰的名字在美國許多地方已廣為人知。因為他們認為,助人為樂,幫人之困,濟人之危,可以使自己心情舒暢,獲得一種難以名狀的心理滿足,這有助於強化的免疫係統,調節身心,減緩疾病。

④少食肉:俄羅斯眼下流行素食風,他們認為大量食用各類肉及其製品,會加重或誘發某些疾病。

⑤曬太陽:美國紐約州的居民推崇有空即曬太陽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經常接受陽光的適當照射,有助於身體貯存大量的維生素D,從而有益牙齒與骨骼的健康。

⑥常唱歌:美國馬裏蘭大學的專家倡導人們要經常唱歌。因為唱歌有益大腦的邏輯思維,且唱歌時聲帶、肺部、胸肌等均能得到良好鍛煉。但唱歌最好選擇空氣新鮮的場所,有條件時應去郊外引吭高歌。

⑦飯後息:飯後稍事休息或臥床片刻,再去散步或做其他事情,有利於食物有消化吸收、胃腸保養和肝髒功能的養護。因此,“飯後稍事休息,再去百步走”,當前在日本、韓國已成為一種健康養生的大眾之舉。

⑧天倫樂:家人和睦相處,互尊互敬,互諒互讓,實行“家庭中庸之道”。業餘時光,夫妻共訴衷腸,爺孫共同遊戲等,共享天倫之樂,已在日本、東南亞地區一些國家頗為流行。

這些有益活動的開展,自然有利於壞習慣的戒除和好習慣養成,何樂而不為呢!

10、要科學膳食

很多壞習慣形成,是膳食不科學造成的。例如孩子脾氣急躁、舔手、咬指甲等不良習慣,除了跟父母教育有關,很大的誘因是偏食、零食、營養缺乏引起的。專家指出,女性營養缺乏易導致脾氣變壞。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①維生素B6缺乏:月經前期口服避孕藥的婦女對維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如攝入不足則易出現興奮不安、反射亢進和周圍神經炎,還可導致頭痛、脾氣暴躁、困倦、易激動,甚至可出現精神抑鬱。維生素B6在穀物的外皮和卷心菜中含量較高,症狀輕者可適當多吃一些。症狀嚴重者可口服維生素B6片。

②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在肝髒及瘦肉中含量最為豐富,缺乏後可引起舌炎、腹瀉和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常伴有感覺遲鈍、肢體運動失調等神經症狀。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藥和食用肉類較少者會引起維生素B12缺乏。

③維生素B1缺乏:維生素B1缺乏不僅可引發腳氣病,還可引起神經炎累及心髒,並使人脾氣暴躁,困倦乏力,神經過敏、喜怒無常。防治維生素B1缺乏,需防止食物過精,避免飲酒,必要時可口服維生素B1治療。

④鐵缺乏:經期不正常、經量多或周期縮短的女性,由於隨經血丟失鐵較多而易缺鐵。有些女性不愛吃肉和新鮮蔬菜,愛吃糖果、糕點,這種偏食習慣也可造成鐵攝入不足。而引發困倦等。

可見,科學膳食,保持人體營養均衡,也是戒除壞習慣一個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