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調查顯示,長壽者常有較多的愛好。日本就有人專門調查過百歲老人,發現約有81%的壽星在青壯年時期都喜愛參加各種文體娛樂活動及社會活動。我國有關長壽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善娛樂者高壽。許多著名的壽星,本身就是從事文化娛樂事業的,例如書法家蘇局仙、孫墨佛,畫家朱屺瞻、馮鋼百、齊白石,棋王謝俠遜,評書藝術家傅泰臣,武術家吳圖南等。他們專心致誌於自己的藝術專長,很少有雜念紛擾。
有人還曾對廣州市9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城市老人大都各有所好。如彈琴、下棋、吟詩、書法、繪畫、聽音樂、手工編織、種花、養魚等等。電視機也是絕大部分老人的“寵兒”,許多壽星都有晚上看電視的習慣。但是老人們對自己的愛好又都很有節製,而且從不沾染賭博、酗酒等惡習。
人到老年,大多離開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生活內容容易單調,少數老年人還會產生孤獨、憂鬱的心理狀態。而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興趣愛好,適當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可以推遲或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是獲得長壽的重要途徑。
養花,不僅因為花能美化環境,使人賞心悅目,陶情養性,還因為它對人的健康有益。著名作家老舍在《養花》一文中說:“我總是寫了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室中再寫一點,然後再出去,如此循環,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在一起,有益於身心,勝於吃藥。”養花是一種愉快的勞動。自己栽培的花,差不多每天都要去關照,看它怎樣吐新芽、發嫩葉、抽新枝,直到孕育了花蕾,繼而綻蕾而出,成為盛開的花朵。養花的過程,既有期待的喜悅,又有湧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而獲得報酬的歡樂。所以,老舍說:“有喜有憂,有哭有淚,有花有實,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從某種意義上講,隻有自己辛勤勞動培育出來的花卉才最美麗、最富有生命力。人們如果能在自己的庭前屋後栽上幾棵自己喜愛的花木,或在陽台上栽種幾盆高雅的花卉,每天澆水、鬆土、修枝、搬盆,既可以調劑生活陶冶情操,又可鍛煉筋骨,增進身體健康。
再如培養“書法”“繪畫”愛好,也是怡情健身之雅舉。通過書法練習能增加文化涵養和自己的性格修養,使人息心靜氣,達到一種“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境地。為了健康長壽,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良好愛好,使生活更豐富,身體更健康。人生更美好,“度百歲乃去”。
§§第三章 培養好習慣重在堅持“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