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卷一 初見者觀麵貌精神——第一麵總是最真實的(1 / 3)

每天我們都要接觸大量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麵貌,而恰恰就是這麵貌的不同體現出了人們在性格、品行等方麵的差異。《冰鑒》開篇即談麵貌精神,也正是因為麵貌精神是識人的先決元素。當我們與人交往時,第一麵的印象是很重要的,隻有先從麵貌精神處著手,才能從其他方麵更加深入地識別一個人。

麵貌是精神的“獨白”

“冰鑒如是說”

語雲:“脫穀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麵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冰鑒》神骨篇

“原文可以這樣讀”

俗話說:“去掉稻穀外殼,稻穀的精華就顯現出來了。”這個精華,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山嶽表麵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它卻不會崩倒,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堅硬的岩石。”這裏所說的岩石,相當於一個人身上的骨骼。一個人的精神,主要反映在他的兩隻眼睛裏;一個人的骨相,主要集中在他的麵孔上。對於別人,既要看他們的內在精神狀態,又要考察他們的外形。作為文人,則主要看他們的精神狀態和骨骼。好比開門見山,這是首要之事。

“冰鑒活學活用”

曾國藩此話最為精華的部分當屬“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麵部”。此中開篇即指明觀察一個人,首先要看雙眼和麵容,通過眼睛能看出一個人的精神,麵部則體現一個人的骨相命運。所以,考察一個初見之人,所有的重點都應該集中在臉上。

如果一個人五官端正,骨肉豐滿,氣色紅潤,說明其精力旺盛、生性善良,是天生美質的可造之材;如果一個人賊眉鼠眼,鼻梁歪斜,骨不附件,說明其精神不足、生性乖張,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向歪門邪道。

觀人最先看骨相,即麵部。一個人的容貌是先天形成的,是不易改變的基本狀態。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觀人容貌,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善惡、命運等信息。擁有一幅美麗的麵容就如同有了一塊好的材料,自身有了一個好的基礎。

初觀一人,不僅要看麵容,更重要的是看精神。尤其是眼睛,是反映一個人精神狀態最好的窗口。神與眼睛的關係,就像光與太陽的關係。神通過眼睛表現出來,猶如光從太陽中放射出來一樣,神藏於雙目之中。一個人如果沒有精神,即使有再好的容貌也是枉費材料;人一旦有了精神,氣質修養等各方麵都會提升一個檔次,辦事也會事半功倍。

在中國,相麵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自古就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若要知曉個人前程命運,第一個想到的往往就是相麵。春秋時姑布子卿為齊莊公相麵知命的事例就充分地體現了麵容的重要性。

姑布子卿是春秋時期最著名的相學家。齊莊公即位不久,聞有如此奇人,急忙派車馬征召姑布子卿。姑布子卿奉命應召,日夜兼程趕赴臨淄。

金殿上,齊莊公問姑布子卿道:“人們說你能察人之貌,知其生死將來,這是何道理?”姑布子卿正氣回道:“人命稟於天,則有表候於體。相有百相,命有百餘,正所謂天有玄機,而俗人莫能察之。小民能察,自是順天應事,探其表而斷其內;若幸無差,也是天以告我,非小民臆測之功。”

齊莊公沉吟片刻說道:“既是如此,你看寡人如何?”

姑布子卿看了齊莊公一眼後說:“大王中頭四方,富貴吉昌,燕頷虎頭,威震九州,勇猛好武,真是一代霸王之相啊!”齊莊公聽後高興地大笑。

姑布子卿接著說:“大王額廣高闊,此少年有成之吉相;神目黑白分明,光彩奪目,命當身居顯位。縱是先立後廢,終仗天助化險為夷,失而複得,小民在此恭賀大王。”

一語作罷,滿朝文武都嚇傻了,齊莊公更是驚駭莫名,心中大震。齊莊公少時英武勃發,聰慧過人,頗受齊靈公喜愛,後靈公力排眾議立他為嗣。但後來隻因齊莊公為人好勇鬥狠,自視甚高,百無禁忌,靈公一怒之下,廢了其太子之位。齊莊公在絕望之際,不想天公作美,靈公一月之後暴病身亡,而新立繼承人立足未穩,齊莊公趁此機會,買通朝中重臣崔杼,反客為主,奪得王位。此事雖然朝中大臣人人皆知,但事關莊公如此行篡大事,個個裝聾作啞,所以外人並不知曉。如今這等隱情竟被一個草民一口道出,眾人隻能暗歎姑布子卿確有神異能力。

齊莊公雖也是如此,臉上卻分外平靜,他略一皺眉,說道:“寡人將來怎樣,你可知道?”

姑布子卿沉吟良久,說道:“大王時下享國不久,他日富貴威名自不待言。”齊莊公至此朗聲大笑,賜給姑布子卿一百金,姑布子卿不受。

下朝之後,朝中大臣紛紛請姑布子卿相麵。姑布子卿推辭不過,隻好一一相過,獨崔杼、慶封二人的酬金他堅決不肯受,晏嬰深為奇怪,私下詢問,姑布子卿歎道:“在下遍觀諸人,獨大人善相無私,是以明告,他們是將死之人,在下不受其酬謝。”

晏嬰一驚,小聲道:“他二人乃大王寵臣,權傾朝野,何謂將死?”

姑布子卿言道:“命由相生,我觀他二人額頭尖狹低陷,必有死厄之災;鼻短小偏塌,必是為人不義,愚頑駑鈍,媚上奴下之輩,此二人眼下雖然富貴至極,不過轉眼即逝,破敗之禍不遠了。”晏嬰怔立不語,許久再道:“先生不受大王重金,又是何故?”

姑布子卿再歎道:“天機不可泄露,大人勿怪。在下隻奉勸大人潔身自好才是。”

晏嬰見他吞吞吐吐,不再深問,心中狐疑不定。辭別之際,晏嬰忍不住又問:“先生可否片言相告?”姑布子卿感其至誠,便說道:“齊將亂,王死難。”晏嬰聽後更加驚訝,未及細問,姑布子卿已抽身急去。

果然三年之後,齊莊公與崔杼之妻棠薑私通,被崔杼所殺,國內大亂。等到齊景公即位,以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景公二年,慶封借崔氏家亂之機滅掉崔氏一族,崔杼自殺。景公三年,慶封受國中大姓欒、高、陳、鮑等圍攻,出奔魯國,後又亡命於美國。景公十年終被抓住殺死。此間事變,皆被姑布子卿言中。

雖說相麵之學有些深奧和玄幻,普通人難以琢磨透徹,但是人們的麵貌精神是實實在在存在於每一個人臉上的,是可以仔細觀察分析的。初見一人時,我們能夠了解的信息相當有限,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這個人的麵容精神,即能看到一個人的“形”與“神”。“形”就是指麵容骨骼,“神”就是指精神,形是一種直觀的表象,神是藏於形之內的。一個形神兼備的人,定是麵容豐滿,五官勻稱,雙目多大而黑,眼光銳利。

曾國藩在此開篇即說“神骨”,足見其重要程度。曾國藩一生識人無數,每每識人皆是從考察神骨開始,來斷定此人的前程與能力,再言後話培養鍛煉等事。

是早發還是大器晚成?

“冰鑒如是說”

貌有清、古、奇、秀之別,總之以看科明星與陰騭紋為主……得科明星者早榮,得陰騭紋者遲發。二者全無,前程莫問。

——《冰鑒》容貌篇

“原文可以這樣讀”

人的相貌有清雅、古樸、奇偉、秀麗的分別,這四種相貌主要以科明星和陰騭紋為辨別的標準……有科明星的人很早就會發達榮耀,有陰騭紋的人發跡的時間要晚一些。兩者都沒有的話,就不要問前程了。

“冰鑒活學活用”

在古時候,容與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容是指人的整個身體,包括頭、頸、胸、背、腰、腹、四肢等;貌主要是指人的麵貌,即包括眼、耳、口、鼻、眉這五官在內。曾國藩在這裏將相貌分為清雅、古樸、奇偉、秀麗四種,當然是對麵容而言的。人們可以通過這四種相貌來判斷一個人的運勢。這四種相貌又主要是以科明星和陰騭紋去辨別,那麼什麼是科明星和陰騭紋呢?

科明星其實就是位於印堂和眉彩中間的一股紅光紫氣,就是一種眉間氣宇;陰騭紋在古代的相麵學中,指的是眼眶下方的紋路,主陰騭之事。曾國藩在此句中對科明星和陰騭紋作了詳細的闡述:“科明星,十三歲至三十九歲隨時而見;陰騭紋,十九歲至四十六歲隨時而見。”科明星時隱時現,形狀有時像鋼針,有時像小球,在喝酒後和發怒時常常容易看見;陰騭紋在眼角處,陰雨天便能看見,呈三叉形狀,在人快要睡著的時候最容易看見。

在古人看來,有科明星的人往往少年得誌,有陰騭紋的人往往大器晚成。以上論述如此多,無疑是想說明麵貌類型的不同,會對人的運勢造成一定的影響。《拍案驚奇》中有一則關於陰騭紋的故事,認為陰騭紋的形成主要是靠後天品德的養成和行善,也就是民間常說的“積陰德”。

明朝時的袁柳莊是一代觀人大師(著有《柳莊相法》),是朝中官宦的府上貴客。一次,王部郎家眷中不斷有人患病,便請來袁柳莊為其“診斷”。袁柳莊一看,便說是有下人妨主。正在這時,一鄭姓奴仆出來,袁柳莊看其相,便斷定是此人。後來,王部郎將鄭遣送出門,自此,王部郎家眷病愈。鄭某出門後,一次上廁所,撿到了二十多包銀子,一般人當然會驚喜若狂,而鄭某心地善良,心想:這麼多銀子,一定是有人用它做大事,我拿了於心不忍。袁柳莊相麵,斷定我已是貧苦之相,金錢在身,隻怕招來橫禍。於是,他就在廁所一直等到了主人。此銀乃是一地方大員上京疏通關節之用。此大員也姓鄭,見有此拾金不昧者,大為感動,恰好此官無子,收鄭某為義子。後此官平步青雲,鄭某也靠他世襲得了官職。幾年後,鄭某回京拜訪原主人王部郎,說起自己境遇,二人大為感慨,並對袁柳莊相錯麵頗有微詞。這時,恰好又遇袁柳莊前來拜訪王部郎。鄭某為了奚落袁,又換上昔日為仆時的衣著,在一旁侍茶。袁進門一看此人說:“此人應是金帶武官職,怎為一奴呢?”王部郎提醒他:“此人就是你幾年前相過之人,說他妨主,且貧賤,今日又怎麼言其貴呢?”袁說:“此君滿麵陰德紋起,若非救人之命,定是還人之物,骨相已變,看來有德於人,人亦報之,故有今日之貴。”此話一出,王、鄭二人大為折服。

觀察相貌的清、古、奇、秀是分辨人們精神氣質的一個重要方法,精神關乎人們的行為,對一個人的發奮努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說相貌與人的運勢前程有很大的關係。

“清”主要指人的精神澄明清澈,麵容清秀疏朗,舉止文雅,給人以幹淨利落的感覺;“古”主要指人的氣質古樸,風度自然,才識廣博,有儒雅之氣;“奇”主要是指人身材高大偉岸,氣宇軒昂,骨骼奇特,神態豪邁;“秀”主要是指人眉清目秀,眉宇間有一股怡人的神采,平靜祥和。

喋血的莊氏《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獄,被淩遲、斬決的多達70餘人,因案牽連入獄之人多達2000餘人,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其中有一個叫查繼佐的江南名士,是列名參訂《明史》的18人中的一人,其餘17人都無一幸免被處斬,隻有查繼佐一人得以保全,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數年前的一段奇緣救了查繼佐的性命。

那年歲末,天降大雪。查繼佐獨自飲酒,頗覺無聊,到戶外賞雪景,見一乞丐在屋簷下避雪。那個乞丐雖隻穿一件破舊單衣衫,在寒風雪凍中卻絲毫不以為意。查繼佐走近,見他生得身形魁梧,肩寬背厚,骨骼雄奇,心中非常奇怪,便對那位乞丐說:“雪一時不會停,去喝杯酒如何?”乞丐爽快地答應了,無絲毫忸怩受寵之態。乞丐喝了20多碗酒仍無醉意,查繼佐卻已趴在了桌子上。

第二天醒來,查繼佐忙去瞧那位乞丐,見他正在園裏賞雪。寒風吹過,查繼佐隻覺寒氣入骨,那乞丐卻泰然自若。送客時,查繼佐給了他10兩銀子,那乞丐接過銀子,道聲“好說”,也不言謝,揚長而去。

原來這位乞丐有一身上佳的本領,名叫吳六奇,一時落魄江湖,受阻於風雪之中,後因軍功赫赫官至廣東提督,在《明史》一案牽連到查繼佐時,出麵救助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