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那顆最亮的星
一
小佳榮抬頭望著天邊那顆明亮的星星,伴隨著一閃一閃的星光,眨巴著眼睛。默默地默默地心中祈禱,在無聲的語言裏完成了相互之間的溝通。
二
三年前九歲的佳榮,陪伴著躺在病床上的父親,枯瘦如柴的父親,忍住挖心的疼痛,拉著佳榮的手囑咐道:“兒子,老爸就要離你們遠去,家裏就剩下你一個男子漢,母親需要你來照顧,萬家的門麵就靠你來支撐,你要努力學習,學好本領成為有用之人。老爸走後就會變成天空上那顆最亮的星,時時刻刻照耀著你,你有什麼事就可以對著星星說,我會聽見的。”小佳榮大人般地堅強地點點頭,父親滿意地合上了眼睛。
三
失去父親的佳榮仿佛一夜長大,盡管他的心裏在淌血,捧著骨灰盒的他一滴淚也沒流。生活似乎有意折磨小佳榮,災難沒長眼睛偏偏接踵而至。父親撒手走後,唯一的母親也得了乳腺癌,原本貧窮的家庭無疑雪上加霜,因為無錢醫治,瘦削的母親隻能用孱弱的身軀去硬抗癌細胞的肆虐。他感到身上的擔子沉重,感到眼前一片迷茫。站在廣袤的原野裏,望著那顆最亮的星,他問父親:“我該怎麼辦?”星星眨巴著眼睛,傳達父親的心聲:“作為一家之主,作為唯一的男子漢,你要勇敢地麵對生活的一切困難。”他默默地點了點頭,挺起了腰杆,毫無畏懼地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荷。
四
“我無法選擇生活,但我堅信,憑著頑強的意誌,勇敢地麵對困難,戰勝困難,一樣可以出類拔萃。”出自十二歲少年之口,剛毅的語言裏卻透露出幾許滄桑與淒涼。如果父親健在,如果母親健康,也許小佳榮正拉著父母的手在公園裏遊覽,在書店裏徜徉。可惜在一般孩子十分平常的事,而對佳榮來說,隻是一種夢想,隻是一個奢望。貧困是一座熔爐,可以錘煉最好的鋼材,不幸是一所大學,可以培養最優異的人才。小佳榮雖然貧窮,雖然不幸,卻能夠有幸在艱苦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每當夜深人靜,躺在幾塊木板拚湊的床上,小佳榮總是望著破露的屋頂灑漏的星光,輕輕地對著父親說:“我一定能成才!”
五
小佳榮沒有父母的照顧,每天還要照顧病魔纏身的母親。每天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淘米煮飯,將鍋坐在煤灶上,然後來到母親的病床上,一邊按摩一邊講述一天看到過、發生過的事,盡管他知道,癌細胞已經入侵母親的肺腑,刻骨銘心的疼痛布滿了全身,麻木了視聽,已經不能聽到他的聲音。可他還是執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所見所聞。他相信,母子連心,母親的心一定能感覺到他的敘述。
每餐他總是用小調羹,喂母親一些粥或湯,盡管母親對饑餓已無概念,已無食欲,可他仍然堅持喂著,喂完母親,自己才吃飯。就著幾個辣椒打一碗湯,他竟吃了三大碗飯。吃完飯打來熱水,給母親擦身子。爾後自己洗澡,洗衣。一個家庭主婦操持的一切,小佳榮一概全包。
當夜深人靜,他就著微弱的燈光,伴著閃爍的星光,這才恢複了學生身份,才有空將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完,才有暇思索明天班會活動的安排。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苦難的磨礪使他迅速成長。他的獨立、他的懂事、他的韌性,使他成為同學們的主心骨,老師的得力助手。作為一家之主,他費盡心思料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作為一班之長,他又竭盡全力維護這個班。缺乏營養的滋潤,仍無法阻止他成為班上唯一的大個子,也許是辛勤的勞動獲得的回報,粗大的骨骼在無肉的肌膚包裝下,顯得格外的健壯。理所當然,他成為學校籃球隊的隊長兼中鋒,為了保護鞋子,他赤足馳騁球場,並獲得神奇赤足中鋒的稱號。當同齡人都在攀比鬥富,狂熱追星時,他卻在思考社會、公德以及良知。以一個十二歲少年的視角,寫了一篇三千字《隻有一個地球》的環保調查報告,其深度與力度遠遠超出少年的思維。
“讀最多的書,上最好的大學,成為最有用的人。”刻在小佳榮的座右銘上的字跡,深邃、有力。一直伴隨著他,鞭策著他,鼓勵著他。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省十佳少年,一個又一個絢爛的光環,環繞著他,可他隻是以平常心坦然處之。他的心裏隻有母親,隻有那位美麗溫柔慈祥的母親。
每每在星空下,他總喜歡抬頭尋找那顆最亮最亮的星星,祈禱保佑母親早日康複。
六
虔誠的祈禱,沒有挽回母親的生命,頑強的抗爭,沒有阻止癌細胞的侵蝕,這天傍晚,母親終於圓睜著眼睛,停止了呼吸。
小佳榮沒有哭,隻是把悲痛強壓在心底,仰頭望著天空那顆最亮的星,低聲地呼喚:“爸爸兒子沒用,沒能照顧好媽媽,媽媽走了,您去接他罷。”
小佳榮目光堅毅而孤絕,唯一的支柱也已倒塌,今後的路如何走?佳榮迷惘地望著閃爍的星星,用心去體會去溝通。
的士司機老老實實地掏出身上所有的錢,雙手顫動地數著票子,雖是嚴冬季節,額頭上卻冒出了汗珠,一張、兩張、三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