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得到入處,就會生發閃電慧,所謂閃電:一下子照亮了夜間的景物,似乎是看清楚了,其實並不明白。如果能夠好好地保任,才有可能“行深般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的就是空行的方法和原則。在閃電慧生發的階段,仿佛是看懂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其實隻是看到了基本的空行方法而已,這就是閃電慧的不足。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好好保任,身心得到了很好的調養,空行的理論也明朗起來,形成了自己的原則,這才發現自己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要求,還差得太遠太遠。
這會明白了空行的階梯,一地不知二地事,這階梯是森嚴的。也知道了導師們論證的高明,比喻的準確和維妙。那些沒有意向的情狀,那些言語道斷的感悟,祖師爺們卻能用語言清楚明白地說出來,真了不起!
“多少遊絲羈不住,卷簾人在畫圖中”。多美的詩句!
定定地在那裏,裏邊不斷地醞釀,有時形成思想,有時不形成思想,就算形成了思想,那思想也是輕輕淡淡,若有若無的。並不影響心境,也不影響氣機的運動,感覺還是定定地在那裏。這是誤區,叫“掉舉”。
用“多少遊絲”來形容那些浮想,描寫得真好,如果浮想變得明朗,那是散亂,被羈住了,那個定定地就沒有了。
平時定定地在那裏,現實中的一切都清清楚楚,就是覺得虛虛的,像是在夢裏。這就是“卷簾人在畫圖中”的狀況。在這境界的人,如果能觀察得到夢境,對這詩句的認識就更清朗了,會覺得那簡直是“神來之筆”。到了這裏,算是“知其然”了,但還“不知其所以然”。
參到了第七個年頭,我發現了文字的不足,文字的意思是附會上去的,很難說明任何事情,也很難表示任何意思,真是太蒼白了。比方說“人”字吧,一看就知道是人,這真是人嗎?是男人還是女人?人這麼個複雜的生物,這麼簡單的符號就概括啦?
再說前麵提到的,那美妙的詩句,如果沒有禪定功夫,隻知道詩句的美,想象不到詩句的內涵。如果禪定功夫到了,看懂了詩句,看懂了也就看懂了,詩句是詩句,功夫是功夫,全不相幹。
知道了語言的蒼白,就明白了導師們“不惜眉毛掃地”的道理。本來無話可說,卻必須說出來,多麼尷尬和無奈啊!
這就是“知其所以然”的道理。有道是:“根本智易得,差別智難求。”差別智包括了人生經驗和學識,我沒有什麼學識,但好歹也在這個世上混了幾十年,於是把我的一些膚淺的體會,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記錄下來,向所有活著的人作個彙報;向將來出生的人,作個彙報;也向已經過去的人,作個交待。
阿彌陀佛!
管見
2010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