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爭論無法使人獲勝(1 / 1)

有些人滿口會說“別人都說”,如果你問他別人是誰,他會語無倫次顯得很難回答。

——哈佛大學名言

美國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說:“要想從爭論中獲勝就應該避免去爭論。”

哈佛大學也認為戴爾·卡耐基的這句話很有道理,並說出了下麵的故事。

一天傍晚,戴爾·卡耐基去參加一個宴會。在宴會之中,有一個人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他說他的那個故事源於《聖經》的一句話,那句話是“不論我們如何去努力,結果卻早已注定。”

戴爾·卡耐基想了一會,覺得他錯了,那句話應該是劇作家莎士比亞所說。但那位客人仍然堅持著說:“我敢保證,這句話一定是《聖經》裏的,你說是莎士比亞所說,太荒唐可笑了吧!”就這樣,戴爾·卡耐基和那個客人據此力爭。

這時候,戴爾·卡耐基看到他的一個對莎士比亞研究頗深的朋友甘蒙特走了過來,就隻好把這個問題交給甘蒙特來裁決。

甘蒙特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後,下意識地用手撞了戴爾·卡耐基一下,說:“戴爾,這句話的確出自於《聖經》,你錯了那位先生是對的。”

戴爾·卡耐基莫名其妙,在回家的路上,甘蒙特對戴爾·卡耐基說:“這句話的確是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

戴爾·卡耐基睜著眼望著甘蒙特不知所以然,甘蒙特平靜地說:“這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漢姆雷特》,可是戴爾我為什麼要在宴會上說出自於《聖經》呢?因為別人需要麵子,你一味地和別人爭論隻會讓別人顏麵無存,給別人一點回旋的餘地,才能是最終的贏家。”

這段話對戴爾·卡耐基影響頗深,他後來懂得更為尊重人,為他的演講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戴爾·卡耐基也因此說:爭論不是最好的證明!他便由此獲得更多人的認同與讚賞。

在與別人有想法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爭論,非得把對方駁倒,這樣讓對方顏麵無存,我們才會覺得心中湧動著勝利的感覺。但這樣無疑不會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和自豪,有可能讓對方懷恨在心。你就不是隻是單純的爭論了,更有可能給自己樹下了一個敵人。這對你的社交場合來說是不利的。無論何時,都不能固執己見,如果你總是爭論的話,在氣場上你就輸了。

懷特做著銷售的工作,他的情況很糟糕,因為他總喜歡和別人爭論,有時還會和顧客發生爭吵。懷特本來以為這樣會賣出更多的東西,但是很少有回頭客,懷特被潑來了冷水,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後來,懷特的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對懷特說:“你最大的不該就是不能和顧客爭論,顧客是上帝,你讓他們下不了台,當然不會買你的東西。你要從現在開始訓練自己少與別人爭論的能力。”

懷特就隻好在接下來努力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結果果然收到了效果。顧客遇到不滿意的問題,都能得到滿意的答複了。來請懷特買東西的人也越來越多,懷特的業績也上升,也贏得了人的好感。

一個人不應該總是爭吵和反駁,雖然當時是感覺獲得了勝利,但接下來會感覺內心的空虛,後來會得知會失去了人緣。我們沒有必要通過爭吵取勝,爭吵是一種不理智的方法。

美國威爾遜總統任期內的財政部長威廉·麥肯鐸說:“僅僅依靠辯論是不能夠讓無知的人心服口服。”我們就不能強加自己的觀點與別人之上,要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要有序地開導和循序善誘。

林肯在任職期間,有一個軍官,經常喜歡和別人發生爭執,結果他的意見很難得到認同。這個軍官很為疑惑也頗為費解,就找到林肯問:“為什麼我那樣努力證明自己的觀點卻沒有結果?”林肯說:“關鍵就在於你的氣焰太囂張,因此就不會得到別人的讚同,要想讓別人真心地接受你,要很好地說到對方的心坎,爭論是很難帶來好效果的。”

每個人都渴望別人的認同,渴望別人支持自己的觀點,但爭論無疑不會損壞之間的和諧,而且有可能因為爭論讓對方反而損害你,成為你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

哈佛就此告誡人們:爭論是不會成為真正的贏家的,隻會讓自己得罪人。在爭論開始的時候,要想辦法阻止它的擴展,把時間花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才能更好地維持人脈。

§§第四章 情緒——掌控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