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高一籌
前年,持續二十多年的蒙金戰爭結束了,強大的蒙古鐵騎占領了金國都城汴京,汴京城一書生方書銘便帶著自家妹妹方小蕊逃到南國賣藝求生,混跡於臨安勾欄瓦舍,耍弄雜技與幻術,掙些吃飯的銅錢。行在臨安作為南國都城,眾多藝人在此彙聚,展露各種技藝雜陳,各藝人之間也是相互交流、觀摹和學習,那些技高一籌者則能長期占據勾欄,而半路出家的吳書銘因雜藝水平低下,自然無人肯與其交流,無力在臨安雜耍一行中落腳。此後,方書銘為謀求生計,被迫輾轉於臨安城外的紹興、慶元一帶賣藝為生。
光陰似箭,鬥轉星移,這一晃,就已是大宋端平元年了,這一日,方書銘來到紹興城。
“諸位看官,有錢的您捧個錢場沒錢的您捧個人場。現在由在下為諸位表演無中生有術。”吳書銘站在眾人之間,一身青色長袍,礙於生計,漂泊闖蕩,舉手投足間早已沒了落魄書生的羞愧感,麻利的卷起卦袖,伸出雙手向四周看官展示一番,那手裏空無一物。
眾人一看,手中果然無一物,不知此生要賣弄何等玄幻。
看到十有八九的看官被吊起了興致,方書銘大喝一聲,眼神淩厲,雙手抱拳,待他兩拳分開之時,一尺紅布憑空而生。片刻,一片驚呼,四周掌聲此起彼伏,啪啪啪啪。
見此情景,方書銘嘴角隱隱流露幾絲笑意,甚是得意。如此說來,當初自己離開臨安那臥虎藏龍之地的決定是正確的。要是此處為臨安城,此無中生物術必不能震住那些見多識廣的臨安觀眾,非要去表演撮弄、七聖法(即將人大卸八塊再複活)等高難度技藝才能贏得看官賞賜,混口飯吃。但自己不是那種雜耍師祖級別人物,弄不出來那些出神入化的幻術。
就在觀眾掌聲迭起之時,方書銘的家中小妹,年方十八的方小蕊則是捧著銅盤,略帶幾分羞澀,十分恭敬的挨個觀眾討要賞錢。
世間眾生,各有其相,一看到捧著銅盤前來索取銅錢的丫頭,有人慷慨解囊,亦有人臉色一變,逃之夭夭。自然亦有意猶未盡者,大喊再來一個,定是要將這幾個銅錢花的值些才肯罷休。
眾多看官將銅板扔到銅鑼裏,每一枚銅錢撞擊銅鑼所發出的清脆聲音都讓方書銘心中竊喜,那一對激動的眼睛何止一次以餘光瞥向小蕊手裏捧著的銅盤,久久不能離開。
見到眾人高呼再來一個,他心中早已盤思妥當,再次抱拳笑道:“敢請眾位看官看我手裏可有何物?”
眾人視線紛紛轉移到他的雙手之上,一些人更是伸著脖子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看漏了什麼,交頭接耳,的確沒有任何東西,莫非又要來這一出憑空生有術?人群中自然也有見過些世麵瞧不起此等小小幻術的看官,嚷著要求方書銘拿出看家本領來耍。
一聽此言,方書銘心中大為不快,又隱隱感到不安,何為看家本領?自己技藝拙劣,哪有那些驚世之作?諸如吞雲噴火之計,那是自己遙不可及的幻術。
於是方書銘不予理會,還是打算再來一出無中生有術,掄起左臂,在空中擺動的愈是飛快,待他大喝一聲,停下左手擺動之勢,眾人定睛一看,不知何時開始,他左手裏竟然緊緊攥著一個寫著酒字的葫蘆。
圍成一圈的眾人紛紛奉上掌聲,吆喝聲,看熱鬧的人越聚越多,那些先前不買賬的看官也陸續解囊,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稱奇,有人以為此人乃得上天之神真傳,習有如此神術。
變個葫蘆就蒙混過關,大把的銅錢叮叮當當的飛入銅盤,這是何等愜意的事情,一股激情湧上心窩,此時此刻此地的方書銘得意之情言語能盡,隻管向眾人抱拳致謝,盡情陶醉在激烈的掌聲中,掌聲綿連不絕於耳。
正在此時,人群中有青色長袍白胡須的老者說道:“不知高人可懂大變活人之術?”
話說眾人隻是聽說過大變活人之術,多被些行走江湖的好漢習得,在場的眾人未必有誰曾有那一飽眼福的機遇,於是在場的眾人亦開始附和,嚷著要看大變活人,
方書銘倒是聽說過,木台之上擺一空木箱,遮上紅布,片刻之後,揭開紅布,木箱中便會出現一位大活人。
隻是自己不曾掌握此術,愈是欲抱拳致歉,那兩拳尚未靠攏,兩拳便嘎然靜止在空中,兩拳之間竟然憑空出現一個大活人,那個憑空出現的男人衣裝古怪,發型亦是比那念經的和尚長不了多少,那憑空出現的男人亦是驚訝的合不攏嘴。
方書銘哆嗦著雙手摸了一下此人,雙手猛顫,驚愕道:“竟不是幻覺!”方書銘是一怕鬼之人,現如今有如此玄幻之事出現,片刻他已是麵帶懼色,愣是定了定神,一個“溜”字立即就浮現在腦海。
眾多看官先是瞠目結舌,片刻之後,掌聲爆發,吆喝四起。看到這一切,不禁驚呼起來,此藝人隻是伸手合掌瞬間,便憑空變化出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盡管此人衣裝奇異,猶如一個瘋癲之人,但他確實是一個大活人。那些自以為熟讀萬卷的才子看客亦是百思不得其解,此藝人究竟使得是何種神術?如此空空之地,焉能變出一個活人來?如若說其弄虛作假,眾目睽睽下,毫無遮掩物,這假如何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