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為自己塑造陽光心態(1 / 3)

亞裏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而使生命快樂的最便捷的途徑隻有兩種:一種是發現使自己快樂的時光,增加它;一種是發現使自己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如果你的內心猶如一團烈火,你才能向周圍釋放出光和熱;如果內心猶如一塊冰,好使將其融化也是冰水。

青少年朋友們應知道,隻有內心充滿熱量,才能釋放能量、熱量。塑造陽光心態,就是讓你建立起自信心,樹立積極的價值觀,獲得健康的人生,釋放出強勁的影響力。

☆樂觀是最強勁的興奮劑

青少年朋友們,如果我們的思維乘上了翅膀,那麼我們的視野會如同天空一樣寬闊明朗;如果我們的心靈沒有了饑荒,那麼我們的世界會仿佛綠洲一樣生機蕩漾。不管我們的道路是多麼的崎嶇與坎坷,隻要用一顆樂觀的心態來對待它,那麼我們的前方總是一片光明!

青少年朋友們,樂觀是一劑良藥,它可以解除你心中的病痛,因為樂觀的心態是痛苦的解脫,是反抗的微笑,是笑對人生的豁達。樂觀取決於心態。心態便是一座不歇的鍾,平庸的人隨著它的擺動太陽東升西落,精幹的人在它的節奏裏感知太陽落下又東升。一個想法,一件事情,甚至一個人生,都仿佛是地球的兩極,一端是極夜的黑暗,另一端則是極晝的光明。如果我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一個事物,很容易在明亮的環境中發現它的價值所在,這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成功的滿足。相反,當我們自己主動走進黑暗,消極的看待周圍時,視野所及會變得一片死寂沉沉,成功的機遇也不會輕易眷顧如此冰冷死寂的心靈。因此,青少年朋友們,生活裏不是缺少機遇,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機遇的心靈和眼睛,缺少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快樂是釋放萬種能源的工具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快樂,希望朋友快樂,更希望親人快樂,所以,快樂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心靈支柱!然而,快樂是一種積極的處事態度,是以寬容、接納、豁達、愉悅的心態去看待周圍的事物。樂觀者往往將人生的感受與人生的生存狀態區別開來,認為人生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心理感受,即使人的境遇會受外來因素影響而有所改變,人們也許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心理狀態,保持最佳的自然的心理狀態,也就是我們時刻要保持樂觀的態度。

同時,樂觀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你給予別人歡樂,別人就會給你歡樂。青少年朋友們,在人與人相聚時,你的快樂心情,微笑的表情,詼諧的語言會像春風溫暖別人的心,引發大家的笑聲,驅除別人心中的煩惱。當你給予別人歡樂之後,別人就會對你產生一種感激之情,並用讚賞的目光來看待你,這樣,你會加倍地得到別人帶給你的歡樂。

樂觀不僅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它也是身體健康的法寶。據了解,人類壽命的自然極限應為130歲到170歲之間,但大多數人至今都未活到這個年齡。長期以來,科學家也進行大量研究,開始承認,人的疾病與壽命除了“生物模式”之外,還存在著“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東地區一位150幾歲的長壽者,把自己長壽的秘密概括為一句話:“用樂觀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生活”。

青少年朋友們,隻有絕望的人才會給自己帶來不幸。研究者發現,老年喪偶後的半年裏,死亡率比同齡人高出6倍。悲觀破壞免疫功能。情緒不僅是一種心理體驗,也是一種物化過程。悲觀不僅會造成代謝功能的失調,如心率、血壓、消化功能的紊亂,而且會使內分泌破壞或降低免疫功能。青少年朋友們,隻有快樂才會使生病的人忘記痛苦,甚至會使生病的人也能比常人活得久。所以說,快樂是釋放萬種能源的工具。

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要明白:比地大的是天空,比天大的是人心。心胸豁達的人是真正的強者,樂觀則是他們的情緒體驗。隻有樂觀者才能造就一番事業,因為樂觀者能應付生活險境,掌握自己的命運。鄧小平的心胸就很博大,在他80歲高齡時,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問他“長壽秘訣”,鄧小平回答說:“天塌下來我也不怕,有大個的頂著。”樂觀的人即使事情變糟了,也能迅速作出反應,找出解決的辦法,確定新的生活方案。樂觀的人不會對任何事情表現出失望、絕望,他們知道:“悲觀者泯滅希望,樂觀者才能激發希望”。

青少年朋友們,笑對人生是我們務必做到的事情,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痛苦的困境,才能有扭轉乾坤的局麵。用微笑來對待人生,不管生活如何的艱難,都要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有句歌詞是這樣唱道“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動,希望就在你手中”。抱著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一切事物,那對我們的心情,我們的人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有許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有時候我們隻能是被動的接受,而在接受的過程中,抱著一種什麼的樣的態度很重要。如果是抱著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也許你就會一笑了之,泰然處置;如果是抱著一種消極的態度,也許就會長期鬱悶而一橛不振的;但無論是什麼樣的一種態度,都不會影響事情的結果,隻是心中的天氣不一樣罷了。所以,青少年朋友們,隻有樂觀才能上進,才能走出陰鬱的心情!

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定要明確:快樂與否並不在於你擁有什麼,你是誰,你處於何種地位,你遇到了什麼事情。快樂是主觀上的事情,隻要你想快樂,你就能快樂。青少年朋友們,做同樣的事情,賺同樣多的錢,其中一個人可以笑口常開,另外一個人或許整天愁眉苦臉。關鍵是心理狀態不一樣,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不見得比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勞動的民工更快樂!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區別就是在於思想,在於心境!

青少年朋友們,如果我們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那麼就有擁抱仙人掌的可能,感知不曾想象的快樂,感受屬於自己的成功。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功與失敗相差並不遙遠,更多的時候隻有咫尺之距,一步之遙,緊要關頭是我們懷著一顆什麼樣的心態,關鍵時刻是看我們是否放棄。多少人走向失敗,僅僅是因為缺乏一種樂觀的態度。其實,我們隻有在經受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之後,才能變得更加成熟,謹慎,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快樂!

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也許就因為這一改變,會對我們的人生發生直接的影響,而使我們生命的篇章重新書寫,青少年朋友們,積極樂觀的思想會帶來積極的行動和反映,更會使生活變的更加豐富多彩。

☆丟棄恐懼,才能不斷進步

恐懼是世上最摧折人心的一種情緒。我與它抗戰,並借著幫助情況不及自己的人們,而克服了它。我相信,任何人隻要去做他所恐懼的事,並持續地做下去,直到有獲得成功的紀錄做後盾,他便能克服恐懼。

——艾琳諾·羅斯福

每個人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弱點或缺陷。每個人都會有感覺恐懼的時候。有的人怕狗,有的人怕貓,有的人怕工作不好,有的人怕看恐怖電影,有人怕死,有人怕煩,有的怕戰爭、颶風和地震等,人們有著無窮無盡的莫名擔憂,盡管那些所謂的恐懼離他們很遠。心理學家認為,恐懼已成為當今人類普遍的心理障礙,據統計,美國約有1900萬人患有恐懼症。所謂的恐懼症是指人們對某種物體或某種環境的一種無理性的、不適當的恐懼感。一旦麵對這種物體或環境時,就會情不自禁的產生一種極端的懼怕感。

很多人不缺目標,也不缺信心,可就是沒有成功,原因多為恐懼。人們害怕衝突,害怕丟掉麵子,害怕聽到別人的反對意見,害怕自己不被他人所需求,更害怕失敗,害怕被他人傷害,這種恐懼已成為阻礙人們成功的罪魁禍首,是因為他們內心的恐懼妨礙了他們去追求夢想。

人最大的敵人——自己

洋洋是一名中學生,性格內向,不太愛和同學交往。每次班會同學互動時間,洋洋總是以自己正在生病中為由而拒絕在眾人麵前發言。

在某個周日的晚上,為了同學之間能夠更好的溝通與交流,班主任王老師特意安排了一次別開生麵的班會,以“暢想未來”為主題,由同學們依次登上講台進行各抒己見……在王老師的鼓勵下,同學們在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終於輪到洋洋了,他鼓起勇氣準備向三尺講台走去,但令大家感到出乎意料的是,當他走到教室門口與講台之間的時候,他卻徑自走出了教室……

王老師說從那以後,每當讓同學們輪流上台發言的時候,他總是謊稱自己有病而逃避現實。

通過上麵的案例,我們也深深理解小洋的苦惱,在現實生活中,像洋洋這種孩子還有很多,麵對不熟悉的人講話、在眾人注視下運動或與其他同學交往時,往往會出現顯著的、持續存在的擔憂或恐懼,擔心自己將麵臨窘境或恥辱。患者對所恐懼的環境一般采取回避行為,即使勉強堅持下來也十分痛苦,經常會出現焦慮、多汗、麵紅耳赤等症狀。

“社交恐懼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青少年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的恐懼症,其核心特征是患者恐懼社交場合,害怕與人交往、與人接觸,簡單地講就是“怕人”。社交恐懼症的“怕人”,不是害怕別人會損害其軀體,傷害其生命,而是誤以為在與人交往時自己的精神或心理方麵會受到這樣或那樣不利的“影響”,因此回避社交。社交恐懼症往往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長期形成的。患者往往從小就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隨著年齡的長大而自然解決,而總是一遍遍重複舊有的困擾,令患者十分痛苦。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結構、兄弟姐妹情況,都對社交恐懼症的發生發展擁有一定的影響。譬如:在家裏總是受到批評、得不到愛的孩子,長大後容易不信任別人,從而出現社交問題。另外,自卑也是導致社交恐懼症的一個原因。解決社交恐懼症,應當到正規的心理谘詢機構尋求治療。

直麵恐懼才能戰勝恐懼

恐懼,是一個人通向成功的絆腳石,當比自己強大的東西或事物擋在自己麵前時,每個人都會懼怕、慌張、導致無法冷靜,然後就茫然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更別說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了。因為恐懼,我們常常會長別人威風,滅自己誌氣,使自己陷入自卑當中。恐懼束縛了我們的行動,自卑抑製了我們才華的展現。恐懼和自卑好比給自己製造了一座無形的監獄,使其生命失去自由。

麵對恐懼,有的人會去直麵它。對於未知的事物,每個人都會有恐懼感,在感到恐懼時,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克服它,戰勝它。你會發現,很多自己所謂的恐懼都是虛無飄渺不存在的,我們所恐懼的並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對它所持有的態度。所以麵對恐懼,隻要內心平靜,正視自己的恐懼,不要因為恐懼失望而害怕嚐試,一旦你能正麵恐懼,很多恐懼都會不攻自破。

失敗的滋味是苦澀的,因失敗而恐懼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你一再的為昨天的失敗而追悔莫及,為明天能否成功而憂心忡忡,那即使有奇跡也不會光顧你的人生。“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相信自己的失敗隻是暫時的,隻要做到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總有一天,成功一定會屬於我們的。成功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來麵對恐懼和困難,勇敢是殺死恐懼的利刃,隻要你勇敢地向前邁出一步,困難就會消失,奇跡就會向你招手。

直麵恐懼的根本還是在於人的心態,已經發生的事,必定會有解決的辦法,車到山前必有路,所以就沒必要去害怕;沒有發生的事不一定會發生,對莫虛有的事物或東西就更沒有必要有恐懼感了。擺正心態,丟掉恐懼,朝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前進吧!

☆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一百個滿懷信心和決心的人,要比一萬個謹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強得多。

——辛克萊

青少年朋友們,《論語》有雲:“君子不重則不威。”我們的行為,一舉一動要自重;講話,一言一行要自重;處世,一事一物要自重;人生,一時一刻要自重。人若不自尊自重,何能要求別人尊重之。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人必自輕而後人輕之。”故而吾人立身處事,不但不能自傲,更不能自輕也!人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放棄自己!

人不可自輕

青少年朋友們,在我們生活當中螞蟻都見過,那麼,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呢?螞蟻家族一向很團結和睦,忙忙碌碌,母蟻生兒,公蟻持家,在我們從未看在眼裏放在心頭的原野繁衍生息,想不到小小生靈,竟活得如此滋潤而有秩序,尤其令我們吃驚的是它們麵對災難時的行為。野火燒起來的時候,知道螞蟻如何逃生嗎?眾多螞蟻聚攏抱成黑團,像雪球一樣飛連滾動,逃離火海。青少年朋友們,我們難道不應該深深的為這卑微的力量所感動嗎?一團黑色正沿山脊流動;聽到“劈叭”的燒焦聲,那是最外一層的螞蟻在用軀體開拓求生之路。青少年朋友們,假如沒有抱成團的智慧,假如沒有最外一層的犧牲,渺小卑微的螞蟻家族絕對全軍覆沒。

由此看來,生命的渺小,全體的單薄並沒有什麼可怕,甚至命運的卑微也不能決斷什麼,可怕的是忽視了微薄的力量,懈怠了潛在的精神。其實,我們人類更是這樣!

青少年朋友們,敬重卑微,使我們把生命看得嚴肅,看得深刻厚重,看得偉大而堅強,螞蟻用卑微的力量鑄就了不屈的精神,比起螞蟻,我們有什麼理由玩世不恭、自暴自棄。

青少年朋友們,世上堪稱偉大的東西,往往不是體積,不是物品,而是我們的精神。李白曾說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盡還複來。”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正如這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一樣,所以我們此時無論有多失意,多落魄,都不要輕易地瞧不起自己。這是做人的一種原則。

青少年朋友們,沒有看輕自己,劉邦成就了一番帝王霸業,從小小的驛亭長到有著“指點江山”魄力的君主;沒有看輕自己,朱元璋一介和尚出身,卻打出一片大明江山來,改寫了中國的曆史。沒有看輕自己,才會有木鋸繩斷,滴水穿石的奇跡;沒有看輕自己,才會有積水成流,聚沙成塔的故事;沒有看輕自己,才會有“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的說法;沒有看輕自己,一小瓣一小瓣的雪花,才能將世界裝裹成銀白色,給山頭點綴上晶瑩的光圈。青少年朋友們,如果一個看輕自己的人,整日隻會唉聲歎氣,怨天尤人,更有甚者,覺得自己存在本身就是個錯誤,感覺幸福都不屬自己,而痛苦卻總樂意光臨自己。那麼這個人注定一生總會在自卑與煎熬中度過。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惟一的一個人,為什麼要看輕自己呢?

青少年朋友們,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看輕自己,信心是我們惟一的出路!

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有一天,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遊覽凡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這位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當他偉業有成的時候,他回憶童年之時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出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青少年朋友們,隻有自己心靈的高尚,上帝才不會輕看你。在很多時候,是出身卑微的人自己看低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人,他們常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棄兒時的夢想,有時甚至為被人歧視而消沉,為不被人賞識而苦惱。青少年朋友們,這是一種愚昧無知的想法,如果你不自輕,沒有人會把你看得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