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敵意是一點一點增加的,也可以一點一點消滅。
《聖經·馱福音》中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句話被多數西方人視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黃金準則”。所以說,要想得到別人的信賴和好感,必須向對方投以溫和。
你每天白天一大半的時間都是跟同事在一起,你能否從工作中獲得快樂和滿足,與你朝朝暮暮相處的同事有很大關係。當你在公司時,沒有人理你,沒有人願意主動跟你講話,也沒有人向你傾吐談心時,你是否感覺到工作的無聊或因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壓力。
一個人要想在生活中麵麵俱到,誰也不得罪,誰都說好,那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所以,與人產生種種衝突和意見是很常見的事。比如,和同事之間經常在一塊兒相處,難免會有一些雞毛蒜皮的鍋碗瓢盆交響樂發生。各人的性格優點和缺點也暴露得比較明顯突出,特別是每個人行為上的缺點和性格上的弱點暴露得多了,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瓜葛、衝突。這種瓜葛和衝突有些表現在明處,有些表現在暗處,有些是公開的,有些是隱蔽的。種種不愉快交結一起,各種壓力一觸即“噴”。
人與人之間,除非有不共戴天之仇不可化解,但在生活中的恩怨一般不至於達到仇恨的地步。隻要矛盾與衝突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總是可以化解的。請你記住這點,敵意是一點一點增加的,也可以一點一點消滅。中國有句老話叫作“冤家宜解不宜結”。人總會低頭不見抬頭見,還是少結冤家比較有利。這時,就需要你做些適當地妥協與退讓,盡量避免矛盾與衝突的發生。說不定你的妥協與退讓能讓對方改變態度,並對他大為感動。
在人際交往中,不懂得妥協和讓步的人,其實就是自己給自己出難題,因為這樣不利於矛盾的化解。
某公司財務科傑拉爾德一時粗心,錯誤地給請過幾天病假的斯奈倫伯格發了整月的工資。在他發現之後,匆匆找到斯奈倫伯格,向他說明讓他悄悄退回多發的薪金。但是遭到了斷然的拒絕,斯奈倫伯格則隻允許分期扣回他多領的薪水。
雙方爭執不下,氣憤之餘的傑拉爾德平靜地對斯奈倫伯格說:“好吧,既然這樣,我隻能告訴老板了。我知道這樣做一定會使老板大為不滿,但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我隻有在老板麵前坦白承認。”就在斯奈倫伯格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傑拉爾德已大步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把前因後果都告訴了他,並請他原諒和處罰。但是,他沒有說出斯奈倫伯格的名字。
老板聽後非常生氣地說這應該是人事部門的原因。但傑拉爾德重複地說這是自己的錯誤,與別人沒有任何原因。老板於是又大聲指責會計部門,傑拉爾德又解釋說不怪別人,實在是自己的錯。接著老板又責怪起與傑拉爾德同辦公室的兩個同事起來,但傑拉爾德還是固執地一再說是自己的錯,並請求處罰。
最後老板看著他說:“好吧,這是你的錯。那位錯領全薪的員工也太差勁了,對了,他叫什麼名字,讓我找他談一談。”
傑拉爾德說道:“這並不怪他,主要怪我,理應我承擔全部的責任。”說完,他掏出自己的薪水從中抽出一部分補上了多發給斯奈倫伯格的那一部分。
斯奈倫伯格得知事實的真相以後,內心感到有些愧疚。沒多久,就將多發給自己的那一部分給了傑拉爾德,並與傑拉爾德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試想一下,雖然錯誤主要出在傑拉爾德身上,但是斯奈倫伯格也有一定的責任。如果不是傑拉爾德做了適當的退讓,承擔了全部的責任,將斯奈倫伯格交與老板處理,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肯定會惡化到仇人的地步。
適當地妥協、容忍與退讓有利於你協調人際關係,緩解壓力,發展事業。所以說,在與人相處過程中,還是學會適當地妥協吧!